心理科普|疫情宅家失眠多,如何睡个安稳觉?专家支招!

李恩泽医生 发布于2022-11-21 09:58 阅读量325

本文由李恩泽原创


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醒、夜间反复醒来、晚上总是胡思乱想...如果你出现这些状况,可能你已经失眠了。
 
    当前,广州疫情形势严峻,这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原有的工作、学习计划受到阻碍,有的不得不搁置或进行重新调整。生活中,突然多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也给一些市民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人的睡眠质量都开始下降了。



情绪低落、失眠暴躁,居家的我是病了吗?




“之前每天憋得喘不过气,还经常莫名其妙发脾气。”

“开始的时候作息很混乱,每天睡不着,感觉做什么都很无聊。”
“待在家里看电视剧,晚上一点睡意都没有,白天又困得很,怎么办?“

“本来就失眠,现在闲下来更焦虑得睡不着,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
    表示,这是突然公共事件中人们出现的“应激反应”,它包括疫情本身带来的情绪性应激反应,如抑郁、焦虑、恐惧等;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人们被要求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时,其活动空间被固定,行动被限定,社交受影响,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失眠。
    一般来说多数人的应激反应都是轻微、短暂的,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态势转好或者结束,这些症状也会减轻或消失,多数人是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慢慢恢复的。
    当然也有少数人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如果出现心境低落、兴趣下降、心慌烦躁、失眠或者反复出现自杀意念等,持续时间达到两周之久,通过自我运动、放松等方式无法缓解,可能出现了抑郁症、焦虑症或者失眠症等,需要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治,接受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



失眠有哪些表现?




    疫情居家期间,大家的心理难免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但是,到底是不是失眠,不能简单粗暴地按固定睡眠时间来判断。根据最新的睡眠指南,目前医学上判断是否失眠,主要看两个表现:晚上睡眠困难+白天精神状态不佳。

    每个人体质不同,对睡眠的时长需求也不同,有的人长期睡眠少于6小时,但白天照样精神抖擞,那就不算失眠。有的人,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但白天还是瞌睡兮兮,说明睡眠质量差,这也叫失眠。
  
图片来源:网络
01


入睡困难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睡不着”。躺上床后,超过30分钟没有睡着,就属于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障碍

夜间醒来超过2次,总时间加起来大于30分钟,就存在睡眠维持障碍。



02
03


经常早醒,达不到预期睡眠时间

早上醒来的时间比自己的预期早了30分钟以上。



对付失眠不用慌




    出现各种不良的负面情绪时,不仅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由于生活节律改变及各种原因,部分人可能还会出现失眠的情况。

对此,我院专家建议,出现失眠问题的市民可尝试对睡眠环境及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改善失眠问题。

    即使近期需要长期逗留家中、减少外出,也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总是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注意保持卧室温度清爽宜人,准备睡眠时要保持黑暗无光。

    同时尽量屏蔽噪音,如果环境噪音不受自身控制并影响休息,可以使用耳塞或白噪声机器。白噪声能压制环境噪音,让入睡变得更容易。


图片来源:网络

    睡前的几个小时,应避免食用太多不易消化、过于油腻的食品,也不要吃得太多,避免增加胃的工作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已出现睡眠不好的情况,可尝试睡觉前半小时洗1个热水澡,同时可以打开手机或者收音机,播放一些轻柔,愉悦的曲目,让心情更加的舒畅,有利于安眠。

    此外,如果在家期间不能外出运动,可尝试每天在家冥想1小时。睡觉前不要做剧烈的运动,避免让神经更加兴奋,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

    偶尔的失眠并无大碍。轻度失眠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如果持续失眠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没办法通过自我调整和缓解,那就需要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了。坚守岗位,守护您的精神心理健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