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你又数羊了吗?
不管身体如何?疲劳都无法进入梦乡,这让许多人感到崩溃,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失眠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为什么会失眠?失眠到底要怎么做?”这是很多失眠者都很想了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失眠”。
真的失眠,可别忽视!
一、失眠的分类
在医学上,失眠的定义很广,不只是单纯的睡不着,主要包括这三类:
第一、入睡困难,躺下超过半小时以上还睡不着是入睡困难。
第二、早醒,在早晨不应该醒过来的时间点醒过来,比如夜里1-3点醒了,再睡非常困难是早醒。
第三、睡眠的满足感不够,老觉得自己一晚上在做梦,早上起来之后睡的特别累,跟没睡一样,甚至比睡觉还要疲乏累,这是种主观性失眠。
二、失眠的原因
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兴奋剂因素等很多原因都对失眠有影响,比如压力、睡眠不规律、一些精神类或身体疾病等。
噪音、光线等外部环境影响,肿瘤、鼻炎、糖尿病等疾病,睡前喝了浓茶或者咖啡...
以上都会引起失眠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失眠患者来说「心理问题」是主要原因,压力大、焦虑、害怕、紧张、兴奋等等都容易引起失眠。
很多人一开始只是:偶发性失眠或者短期失眠,但是因为心理问题,最后发展成了慢性失眠。
偶发性失眠:偶然一次的失眠
短期失眠:失眠症状不足3个月、每周少于3次
慢性失眠:失眠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每周3次以上
比如,有的人害怕自己失眠,导致睡前十分焦虑,于是就真的失眠了,然后越失眠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失眠,陷入恶性循环。
三、失眠的调节
不管是何种原因的失眠,长期以往,都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
所以,当失眠刚发生时,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调节来改善。
1.学会释放压力:
大多数的失眠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所以想要提高或者改善失眠的症状,学会释放压力,调节身心的疲劳状态才是关键。
2.适当的锻炼:
如果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也会让生物钟出现混乱,导致失眠的症状发生,所以适当的运动晒晒太阳也是改善睡眠的一种途径,但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因为操之过急,反而引起反效果。
但如果通过自我调整仍无法缓解,还影响到了生活,那你需要及时就医,切忌自己随意服药。
四、记录失眠的情况
看失眠之前,需要怎样记录自己的情况?
正确记录自己的症状变化,能为医生提供宝贵的诊断参考,也能让你与医生的沟通效率大幅度提高。
因此在与医生沟通之前,最好通过纸笔、电子便签等方便的工具,对自己症状的以下要点做好记录(就诊时可以发送给医生,或向医生出示),也可以提前做好回忆,直接向医生表述:
① 时间:回忆并记录失眠最早开始出现的时间,持续了多久,发作频率如何。
② 发展趋势:回忆并记录失眠是逐渐加重还是逐渐减轻,有无其他规律。
③ 诱因:在出现失眠之前,你有没有经历过一些特殊事件,有没有焦虑、紧张、过于兴奋的一些情绪,有没有服用过一些药物,有没有睡前喜欢喝咖啡、浓茶的习惯,最近有没有昼夜颠倒等生活规律的改变。
④ 程度:需要多久才能够真正入睡,每晚睡眠时间大概有多少,是否比平常醒的早,白天生活质量是否受到影响。
⑤ 伴随症状:除了失眠之外,你是否还有其他不适,如身体疼痛、头晕、乏力等,或是一直处于焦虑、紧张、悲伤等情绪中。
⑥ 既往病史:是否存在一些慢性疾病,针对失眠,是否曾经进行过一些治疗,用了哪些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五、失眠的治疗方法
目前整体失眠的治疗强调综合管理,从生活方式、心理干预、物理干预以及药物等多个方面进行。治疗方法上,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推荐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也提到光照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电疗法(CES,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