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换牙期牙齿不齐很正常,等换完牙矫正牙齿就好了。所以孩子牙齿畸形真的要等到12岁在矫正?其实不然,面对很多特殊病症问题,专业口腔医生都建议在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早期矫治。
哪些情况需要早期干预的呢?
1. 前牙反合(“地包天”)
前牙反合,俗称“地包天”、“兜齿”,是指牙齿咬合时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的前面,影响上颌骨的发育,严重时侧面呈“月牙脸”,影响美观。
“地包天”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矫治措施。
乳牙期一般在4岁左右开始治疗,此时乳牙根发育完成,又没有开始明显吸收,处于稳定期,且孩子配合度相对较好。
替牙期一般在8-10岁根据患者的面型,骨骼发育综合评判,采取适当的矫治方法,促进颌骨发育。
2. 严重的龅牙
严重的上牙前突,会导致上腭软组织创伤、增加牙外伤风险、限制下颌的位置,影响关节发育等,有的孩子也会因此而变得自卑。尤其是孩子同时伴有吮吸手指,咬下唇,咬衣领等不良习惯时,更要引起家长重视。当然也不需要“草木皆兵”,轻度的牙齿前突,没有引起咬合异常的,并不需要早期处理。
3. 牙齿不萌
一般来说,对侧同名牙滞后萌出半年以上的,需要及时拍片检查,明确病因,若出现牙齿阻生状况,应及早牵引治疗。
4. 牙齿拥挤错位
一般来说替牙期轻度的牙齿不齐,没有对咬合造成影响的可以继续观察换牙,不需要早期处理。但一些严重的牙齿错位,影响到咬合及下颌位置的情况则需尽早干预
5. 牙齿开合
开合指上下牙齿没有咬合接触,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一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开合,包括:长期使用安抚奶嘴,吮手指、吐舌吞咽等。
对于开合的在早期干预需同时配合肌功能训练和语音训练,相辅相成,达到较好的效果。
当然,“过犹不及“,对于严重的骨性开合,没有确凿证据支持早期干预。
6. 口呼吸
广东地区,是鼻炎的高发区,很多孩子因为呼吸道阻塞,张口呼吸代替鼻呼吸,久之会引起如面部狭长,开唇露齿、上颌前突等“腺样体综合症”脸型,严重影响孩子的外貌。
7. 乳牙滞留
乳牙到了替换时间仍未脱落退位,导致后继接班的恒牙萌出受阻,出现萌出顺序异常、或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造成牙齿排列及咬合不正。
简单的乳牙滞留,只需拔掉乳牙,观察恒牙自行调位。而复杂情况,拔除乳牙后就需要矫治干预了。
8. 乳牙早失
乳牙过早脱落,先萌出的恒牙向脱落间隙移动,造成替换间隙丧失。
以上这些情况描述是为方便家长判断,尽早就诊,孩子的牙齿情况很复杂,是否需要早期矫治,需要交给专业的齿科医生做具体分析。专家建议孩子在7岁前到专科正畸医师那里进行检查,监控和处理替牙过程中的问题。一般建议一年一次,有些需要密切观察的,医生可能会建议3个月或者半年看诊一次。
人生就像马拉松,颜值也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之说。早期矫治只有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合适的矫治方式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