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经鼻内镜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胡继良医生 发布于2023-09-08 19:33 阅读量1168

本文由胡继良原创

前绝大多数垂体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内镜经鼻微创手术。内镜可以伸入鼻腔深部照明,所以显露肿瘤更加清晰,肿瘤切除率更高,残留率低,周围的神经、血管保护率更高,正常垂体功能保存率高,术后恢复更快。


鼻是呼吸空气的器官,里面含有丰富的鼻腔粘膜和血管,感觉神经丰富。虽然经鼻内镜手术是微创手术,但仍然存在创伤,会出现各种表现。经鼻手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当我们知道这些注意事项后,就可以从容应对,不会慌张,不会引起不良后果。大致分术后1周内的注意事项和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术后1周内,鼻腔骨质、粘膜损伤,垂体操作,会引起一些常见的症状,逐渐减轻、消失,包括:

Ø  术后鼻腔渗血、渗液。鼻腔有丰富的粘膜,手术对粘膜进行了骚扰、破坏,术后粘膜会渗血,会分泌粘液,导致鼻腔会流出血性的液体。渗血会流向咽部,导致咳嗽,吐痰带少许血,都属于正常现象。粘膜的修复能力极强,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现象会逐渐好转。如果鼻腔持续留鲜血,说明鼻腔粘膜小血管发生出血,就需要再次内镜检查、止血处理。

Ø  术后鼻塞。由于鼻腔粘膜渗血,为了止血,医生常常在术后鼻腔内填塞膨胀海绵,压迫止血。这样就会堵塞鼻孔,导致鼻塞、呼吸困难,只能张口呼吸、口腔发干。拔除填塞的海绵后,由于粘膜水肿,也可导致鼻腔堵塞、呼吸不通气。术后耳鼻喉科医生会用内镜协助清理鼻腔,清除鼻痂,改善通气。同时建议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鱼肝油湿润粘膜,改善粘膜黏连;氧氟沙星滴鼻液滴鼻,控制鼻腔炎症;

Ø  头痛、鼻窦炎。垂体瘤的切除,大多数情况不进入颅内,在鼻腔、垂体窝内操作,当病变为侵袭性的垂体瘤,或术中出现脑脊液漏者,才和颅内沟通。鼻腔粘膜损伤、鼻窦炎等,都会导致术后头痛。大多数可以耐受,且不伴有高烧。随着粘膜损伤的修复、炎症的控制,头痛一般一周内逐渐缓解。耳鼻喉科医生会协助积极的鼻窦炎治疗。当出现颅内感染、高热的时候,头痛持续的时间会延长,更加剧烈,但不常发生,确认后需要抗感染治疗。

Ø  发热、感染。粘膜损伤、创伤、应激反应等因素,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热,但是非高烧,且逐渐缓解。当持续高热、头痛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手术操作引起脑脊液漏、颅内感染。不常发生,确认后需要抗感染治疗。

Ø  尿崩。垂体瘤术后患者常常出现多尿。超过2500ml/d称为多尿,尿崩指的是患者24h尿量超过4升。在切除垂体瘤过程中,垂体后叶经常受到骚扰,导致患者术后尿量明显增多,甚至尿崩。尿量增多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所以这段时间,需要记录24h尿量、每小时尿量,需要经常抽血,监测电解质、渗透压。绝大多数这种症状是短暂性的,逐渐缓解。连续3个小时,每小时尿量超过200ml的时候,可以使用少许去氨加压素或者垂体后叶素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尿量。

Ø  视力、视野情况的变化。巨大垂体瘤会向上生长,压迫视神经。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切除肿瘤后,视神经受压明显改善,视力、视野可以明显改善。视神经受压时间很久,术后改善可能不明显,但是术后视力较术前变差,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术后有出血或者填塞材料过多,导致视力改善不佳。

Ø  鼻腔流液(脑脊液漏)。正常情况,术后鼻腔粘膜会渗液、渗血,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鼻腔持续流出清亮的液体,在低头的时候明显,伴有头痛、发热,就得警惕是否有脑脊液漏发生了。脑脊液属于脑蛛网膜下腔正常的液体,和鼻腔不沟通。当切除垂体瘤过程中,肿瘤侵袭或者鞍隔薄、手术操作等原因,可出现脑脊液漏,流入鼻腔。这会导致颅内感染风险,进而引起脑积水、癫痫等情况。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会仔细观察是否发生脑脊液漏,如果发生,会积极的行修补手术,多数会在大腿外侧行皮肤切口,取自体腿部的脂肪、肌肉填塞,修补漏口,避免感染。少许情况下,术后还是会发生脑脊液漏,一旦发生,积极就诊,积极手术治疗,避免形成严重的颅内感染。

Ø  嗅觉丧失。鼻腔的功能之一是嗅觉。大多数垂体瘤手术,不直接损伤嗅神经区域。当肿瘤巨大,需要扩大范围切除、或者为了避免术后感染,鼻腔反复消毒的时候,术后会明显影响嗅觉。当术后鼻炎、鼻痂堵塞嗅区的时候,也会导致嗅觉下降,甚至丧失。术后在耳鼻喉科积极的鼻腔清理、护理,改善嗅区的堵塞,控制鼻炎、鼻窦炎,可积极改善嗅觉情况。

Ø  垂体功能低下。少许情况下,肿瘤和正常垂体难以辨认,术中切除了肿瘤的同时,也切除了别压扁的正常垂体,导致术后正常垂体的内分泌功能缺失,激素分泌缺乏,导致术后乏力、萎靡不振、血压低,严重者危及生命。有经验的医生,术后会严格监测患者的内分泌功能,观察是否有激素的缺乏,会积极的补充治疗。

一般说来,术后一周,这些症状疾病消失或者明显减轻,病情稳定后可出院,但是垂体瘤涉及内分泌功能,神经外科医生经鼻腔手术,出院后的仍然需要关注一些事项,以保障良好的生活质量,包括如下方面:

鼻塞、头痛。术后一个月,建议每周耳鼻喉科门诊复查,了解鼻腔粘膜恢复情况,避免鼻窦炎发生而导致头痛、鼻塞。经常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良好的鼻腔护理,可保障鼻腔通气和生活治疗。

垂体功能低下。出院前能确定是否有垂体功能低下,是否需要激素补充治疗。如果有,坚持药物治疗,并定期内分泌科复诊。严厉禁止未经医生诊治随意停止补充的激素使用,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左甲状腺素、去氨加压素等,否则如果出现严重的垂体功能低下,会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脑脊液漏。极少数情况下,出院后会出现鼻腔流清水、头痛,甚至发热,考虑有脑脊液漏。当术区愈合不够牢固而出现颅内高压,比如剧烈运动、吵架、便秘等情况时候,可能发生脑脊液漏,有导致颅内感染的风险。紧急就医,进一步检查、处理。

嗅觉丧失。嗅觉一般半年内能够恢复。良好的鼻腔冲洗护理、耳鼻喉科嗅区清理鼻痂、鼻腔分泌物,避免堵塞,有助于恢复嗅觉。术后定期耳鼻喉科复诊非常重要。嗅闻刺激味道,如醋、香油等,能锻炼嗅觉。如果1年后嗅觉未恢复,后续恢复难度极大。

总体说来,内镜经鼻切除垂体瘤是当前对垂体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案,比起开颅手术、显微镜经鼻手术,手术创伤更小,肿瘤切除率更高,风险更小,并发症更低,且绝大多数在安全范围,可以耐受、接受,是当前国际上治疗此类疾病的最佳方案。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