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时测定血清和尿的补体有什么意义?

刘红亮医生 发布于2025-03-31 10:00 阅读量14

本文由刘红亮原创

补体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糖蛋白,它与体液因子或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灭活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也参与破坏自身组织或自身细胞而造成的免疫损伤。

血清补体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检测:参考值范围是50~100k U/L,CH50增高见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和某些恶性肿瘤,降低见于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②补体C1q检测:参考值范围是0.18~0.19/L,增加见于痛风、骨髓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降低见于肾病综合征、SLE等;

③补体C3检测:参考值范围是0.8~1.5g/L,增高见于急性炎症、肿瘤等,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④补体C4检测:参考范围是0.20~0.60g/L,升高见于急性风湿热、皮肌炎等,降低见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

尿补体含量的测定可间接反应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膜增生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尿补体测定几乎全为阳性,膜性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尿补体的阳性率也很高,而微小病变型肾炎常为阴性。尿补体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并且尿补体的含量越高可能病情也越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