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家孩子是不是特别爱和你“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你说的他偏不做,甚至还故意惹你生气?如果你正为此头疼不已,那么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到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看看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家长该如何应对。
一、什么是对立违抗性障碍(ODD)?
简单来说,ODD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核心表现就是持续的、与年龄不相称的愤怒、易激惹、争论、对抗和报复行为。
先别被这些专业术语吓到,想想以下场景,你家娃是不是也这样:
经常发脾气: 并非偶尔的生气,而是频繁且过度地发脾气。例如,孩子想玩手机游戏,你没同意,他不仅大哭大闹,还摔东西、踢家具,持续时间很久,很难安抚。这与普通孩子偶尔的哭闹不同,其强度和持续时间都超出了正常范围。
常与大人争吵: 不仅仅是表达不同意见,而是持续地与大人争辩、顶嘴,即使他知道你是对的。例如,你提醒他该写作业了,他却不断找理由反驳,说作业太多、太难,甚至无理取闹,说你故意刁难他。
常拒绝服从大人的要求或违反规则: 并非偶尔的忘记或失误,而是明知故犯,故意挑战规则。例如,你规定晚上九点必须睡觉,他却故意拖延到十点、十一点,甚至玩到半夜,完全无视你的规定。
经常明显故意地烦扰他人: 并非无意识的行为,而是故意做一些事情来惹人生气。例如,你正在开重要的视频会议,他故意在你旁边大声喧哗、唱歌,或者在你打电话时不断打断你,明知道这些行为会干扰你,却故意为之。
常因自己的错误或所做的坏事责怪旁人: 犯错后不承担责任,反而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或责怪他人。例如,他打碎了花瓶,却说是风吹的,或是说是弟弟妹妹碰倒的,从不承认是自己做的。
常“发火”或易被旁人烦扰: 很容易被激怒,对周围的人或事过度敏感。例如,其他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大发雷霆,甚至动手打人,反应过度,情绪难以控制。
发怒或怨恨他人 & 常怀恨在心或存心报复: 并非一时的生气,而是将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并伺机报复。例如,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他的玩具,他表面上可能没什么反应,但之后会偷偷地把同学的文具藏起来,或者在游戏中故意排挤他,以此来报复。
行为障碍导致明显的社会、学业或职业的功能损害: 孩子的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例如,由于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导致他被孤立,没有朋友;由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出现以上行为,并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影响到了他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那么他可能需要专业的评估,看看是否患有ODD。
二、ODD和普通的“叛逆期”有什么区别?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不听话,爱和大人对着干,这不是叛逆期的正常表现吗?的确,学步儿多少都会有些叛逆,但这和ODD有着本质的区别:
· 程度不同: 普通的叛逆只是偶尔的反抗,而ODD孩子的反抗行为更加频繁、强烈,并且持续时间更长。
· 性质不同: 普通的叛逆更多的是为了争取独立自主,而ODD孩子的反抗行为往往带有明显的敌意和攻击性。
· 影响不同: 普通的叛逆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太大的影响,而ODD孩子的反抗行为会严重影响他的社会功能。
举个例子:
· 普通叛逆: 孩子想吃垃圾食品,即使你不赞同,他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 ODD: 孩子想吃炸鸡,你让他吃点蔬菜,他不仅拒绝,还把食物撕碎,甚至对你进行言语攻击。
三、是什么导致了ODD?
ODD的成因复杂,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ODD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 生物学因素: 大脑某些区域的功能异常可能与ODD有关。
· 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氛围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发展。例如,父母过度控制、缺乏沟通、家庭冲突不断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ODD的风险。
· 心理因素: 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例如情绪调节能力差、挫折承受能力低等,也可能导致ODD。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因素往往相互作用,共同导致ODD的发生。
四、家长该如何应对ODD孩子?
面对ODD孩子,家长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甚至会采取打骂、惩罚、威胁等错误的应对方式,要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直围绕着2个课题:一是归属感,他/她是安全的,因为他/她有人爱;一是价值感,他/她自己很特殊,有价值,值得被看见。很多时候孩子激怒别人是为了让家长看见自己,能被看到才有价值,有关注才可能有爱。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他们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注,但是他们解读的能力不强,他们会误把父母的愤怒当做爱,毕竟任何人发怒的时候对引起自己怒火的对象都是全情的关注,我们不会边生气边想着自己的衣服还没有晒。以下是一些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 保持冷静: 当孩子发脾气、反抗的时候,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深呼吸,告诉自己“我可以处理”,避免情绪化的反应。
·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规则要简单明了,易于执行。
· 积极的强化: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例如口头赞扬、物质奖励、增加亲子活动时间等,但是注意表扬不能说孩子真棒,真聪明,而是要说明什么事情他/她做的很好,什么行为特别值得肯定。
· 忽略不当行为: 对于一些轻微的不当行为,例如故意捣乱、小声嘀咕等,家长可以选择忽略,不要给予过多的关注,要知道他这么做就是求关注,任何批评、惩罚都是全情关注,家长看不见听不见才能让他/她的伎俩无效。
· 一致的管教: 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一致的管教方式,避免出现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情况。对于触及底线的行为,必须严厉管教。惩罚轻易不用,一旦决定要使用就必须一步到位,防止后期暴力升级。
·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ODD症状比较严重,或者家长自己无法有效应对,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五、一些具体的应对技巧
· 提前告知: 例如,要带孩子出门前,提前告诉他要去哪里,要做什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 提供选择: 例如,让孩子在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例如“你想穿红色的衣服还是蓝色的衣服?”,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主感,减少反抗行为。
· 表扬隐性行为: 妈妈要赶工,他/她安静的在一边画画,没有打扰妈妈,要感谢孩子:谢谢你今天保持了XX分钟的安静,让妈妈做完了工作;今天他/她的衣服比昨天的干净,感谢他/她的保持,看到他/她的进步。
· 共情和理解: 试着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例如“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理解。
· 以身作则: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例如说到做到,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兑现;不威胁,如果提出要惩罚一定要执行等。
六、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 ODD常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例如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如果孩子同时存在其他问题,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
· OD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以及专业人士的指导。
·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例如“坏孩子”、“不听话的孩子”等,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他的成长。
七、结语
ODD作为一种破坏性行为障碍干预不当有一定的比例会发展成品行障碍甚至反社会,但它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家长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ODD孩子是可以得到改善的。理解、耐心和正确的方法是应对ODD的关键。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ODD,并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