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家的小可爱茁壮成长,虎头虎脑最好,藕节一样的小胳膊小腿还有包子脸,看着就让人有亲一口的欲望。
可是这通常是别人家的孩子,一到吃饭时就是拉锯战,一到回老家就被长辈挑剔孩子长得太瘦了……可是明明营养搭配均衡,每天也变着花样想着办法给孩子做饭了,但是小饭渣就是不领情,吃饭这件事真是让家长操碎了心。
所以导致孩子挑食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先来看看生理上的问题:
1. 发育规律:一般情况下正常2-5岁的儿童可能会“挑食”或“偏食”。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活跃,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用在探索性活动上,而这些活动会减少孩子关注于进食的时间。
2. 口部运动功能障碍:有些孩子因为长期使用奶瓶吸吮,或一直没有尝试质硬的食物,导致孩子的咀嚼肌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出现孩子不能进食青菜或者瘦肉这些需要大量咀嚼的食物。
3. 与进食相关的疼痛或不适:戴医生小时候有严重的蛀牙,印象最深的就是幼儿园的午餐,一到吃饭的时候牙齿就疼痛难忍,几乎每餐都是哭着最后一个吃完。由于磨牙严重损毁,只有前面的门齿可用,长期使用门齿进食有造成了反咬合(地包天)。除此之外,有些存在口腔溃疡、食管炎、慢性便秘、存在食物过敏或某些食物不耐受的孩子也会出现呈现“饭渣”的状态。
4. 食欲下降:年幼儿童可能摄入过多的果汁或其他没有营养的液体,引起饱腹感,并降低对热量密度更高或更有营养的固体食物的食欲。年幼儿童可能因家长强迫其进食某些种类或数量的食物而发生厌食;这些膳食控制问题是体重增长不良的常见原因。厌食还可以是一种习得行为,与对食物质地、软硬度、温度或气味的感觉有关,戴医生一个朋友很喜欢吃海鲜,但是孩子爸爸家的人不喜欢鱼腥味,孩子本身对海鲜不过敏,但是由于日常饮食由奶奶照顾,所以也不喜欢海鲜的味道。
5. 疾病状态:儿童存在任何慢性病时,包括胃肠道(如乳糜泻、乳糖不耐受或IBD)、肾脏、心脏或肺部疾病,可能发生厌食、呕吐、早饱、腹痛、便秘或腹泻。药物,例如治疗癫痫发作或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药物。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他们可能会为了追求“以瘦为美”而故意减少进食。
了解了常见的“病因”,下一步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孩子:
在就餐时,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进食行为进行记录。我们可以记录一下孩子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他拒绝吃什么,在吃饭时他的行为表现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我们可以在进行系统干预时提供更多的讯息。
家长要当心无意间强化了不恰当的问题行为。行为管理上的困难会增加进食的困难。孩子的消极进食行为是否被无意中强化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是否学会了表现出抗拒或生气就可以让他摆脱不舒服的情况?比如,在拒绝食物后离开餐桌去玩,会使得孩子更有可能一再拒绝食物,这样他就可以去玩了,因此获取了逃避就餐的经验,每到吃饭的时候,就通过离座、晃动、呕吐等行为来逃避吃东西。
孩子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方面的困难是否使得进食复杂化?如果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对遵守规则或服从您的指令有困难,他可能很难理解在就餐时大人对他的进食行为期望。
观察记录完,如果不能排除孩子有病理性的问题,建议家长及时到当地儿童医院或附近医院儿科就诊。非病理性问题,以下这些建议家长可以尝试一下:
(1) 定时定点定流程:对于伴随较严重的进食问题的孩子,我们最好能够定时、定点、定流程,让孩子在相同的地点吃饭,避免爷爷家、姥姥家、自己家来回转换,并遵循相同的用餐时间安排,让孩子和家人分餐吃饭,这样大人有更多的时间精细地设定孩子进餐的常规。保持相同的时间、地点和例行程序可以帮助孩子知道吃饭时会发生什么,以及您希望他在吃饭时做什么。
(2)不要整天吃东西:不要让孩子整天吃零食,也不要让孩子整天吃其他食物或喝饮料,这样追着给追着喂会降低孩子的食欲。通常在正餐前1.5小时,我们需要控制孩子的食物摄入。我们可以把家里的食物都进行隐蔽的收纳管理,避免孩子随时可触及,同时,其他家庭成员也应该遵守相同的原则,减少吃零食的次数。
(3)提供舒适和支持性的座位:我们可以把孩子放在高脚椅或宝宝椅上,这样他就能笔直地坐着,而不会倾斜、摇晃或摇晃他的脚或者轻易地离开就餐环境。这种身体的稳定能够促进良好的进食行为,减少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4) 限制进餐时间:即使是挑食的人也会在头30分钟内进食,我们可以把用餐时间限制在15-30分钟内。在用餐时间结束时,把所有食物拿走,让孩子继续做其他活动,不要在饭桌上做拉锯战。
(5)减少干扰:长久以来仍然保持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玩玩具的习惯,那么也会分散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孩子个人也很难撤离这样的依赖。所以当孩子已经能够独立进食时,我们要尽快撤出这些吸引物。
(6)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自己选择食物,避免孩子还没开动,碗里就装满了大人盛放的各色食物。让孩子自己选择食物,甚至制作食物,也是激发孩子对食物兴趣的策略。让您的孩子参与进来,可以让他探索和接触不同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大人要避免期望孩子必须吃掉它。
(7)养成愉快健康的饮食习惯:孩子通过观察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家庭吃饭的时候,父母和其他孩子可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让用餐时间变得更有趣,不要过分地关注孩子的饮食,避免反复提示、哄骗和乞求。
(8)奖励积极行为:当您的孩子接近或尝试新的食物时,记得给予表扬。对于进食特别困难的孩子,每当孩子接近食物、探索食物、浅尝食物,都要提供即时性的奖励,如吹泡泡或贴纸,可以帮助鼓励新的进食行为,奖励良好的用餐行为会增加他们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9)忽视消极的行为:当孩子故意做出拒绝进食的动作,比如随地吐痰、扔东西或拒绝食物等事情时,不要给予过度的关注。此时,获得您的关注、批评、苛责也有可能是孩子在饭桌时间,打发无聊的互动方式,当这些行为严重时,适当的管理可能需要咨询行为分析师。
(10)记住3法则:在餐桌上,我们既要提供孩子已经喜欢的食物,也需要逐渐呈现一些孩子还不喜欢的食物。一个好的经验法则是一次只提供三种食物。包括一到两种孩子已经喜欢的食物和一种孩子还不喜欢的食物。如果您的孩子不能忍受他盘子里的新食物,那么可以把新食物放在一个单独的盘子里,不要一下子就塞到孩子的嘴巴里,可以尝试逐层尝试,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可能通过几次饭的时间,就可以帮助孩子习惯新的食物。
写在最后,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并非只争朝夕,家长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面对“小饭渣”,有些时候可能只是“家长觉得孩子没吃饱”。
想想我们大人也不是每顿都吃一样多的,有时候也会出现“食欲不佳”的时候。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允许孩子有个别时候吃的少一些。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快乐进食,拥有强健体魄和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