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康复机构?

戴梦颖医生 发布于2022-05-11 12:12 阅读量1675

本文由戴梦颖原创

    孩子确诊了发育性疾病,康复治疗势在必行。那么从何下手呢?

1. 找街道办

    对于发育期儿童的早期干预,国家会通过残联系统进行补贴,各地政府根据其财政情况酌情给予相应的经济上的补贴,同时也会对辖区内的医院及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和认证。通常街道办都会有一份辖区内有资质的医院和机构名单,找到街道办工作人员,拿到这个名单。

Tip:户籍儿童记得找三甲医院的医生开一张诊断证明,3岁以内的孩子拿上病例和诊断证明可以直接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申请相应的康复补贴。

2. 踩点

    发育性疾病不像感冒发烧来的快去的快,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帮助孩子获取能力,可以简单理解成是送孩子上学。既然是学习,就要做好长期的打算;既然是持久战,就要选择可坚持的方式应对。所以离得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实地走访一下,了解机构的环境、设施,老师的结构、年资和受训情况,还有收费和退费问题。所有这些都要围绕自己的家庭能不能坚持来考虑。

Tip:报名之前先不带孩子悄悄的去目标机构看看,混迹在门口等候的家长中间,跟同命相怜的家长们聊聊,就能知道这家机构排课怎样,老师稳定不稳定,哪个老师教的好,谁比较比较负责,这里治疗效果怎么样?当然一个家长的话不能全信,综合分析,最后还是自己拿主意。

3. 选择

医院VS机构

    医院作为医疗机构通常会有辅助治疗的方案(神经调控),但是机构多为非医疗机构,所以能够提供的服务仅限于教育。这个道理我常把它比作养花,想要开出美丽的花朵,阳光雨露是必须,而肥料是锦上添花。对于发育性疾病的康复也是这样,教育为主,理疗为辅。双管齐下肯定效果更好。

    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肯定是优中选优,所以医院招人越来越卷,以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为例,除了建科初期有专科学历治疗师(那时国内的康复专业学历教育大部分都为专科),后来的治疗师全为本科学历,近2年想入职我科的治疗师必须手握研究生学历,其中不乏海外名校研究生。

    站在治疗师的角度上来说,如果他(她)资质优异,首先会选择公立单位还是私立?这个道理不言自明。

    对于造成肢体残障的机构一般要求从业人员为医疗背景,但是,对于发育性疾病(自闭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感统失调)的从业人员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他们可以是幼教、特教、体育专业或是社工、甚至直接岗前培训……

    另外,由于私人机构稳定性较差,所以内部人员的流动性相对也较高。孩子可能刚适应了一个老师,结果老师跳槽了,跟着老师走要考虑退费问题,不跟老师走,孩子可能又要重新适应新的老师……

    但是医院的问题就是人太多、环境相对差!排队时间太久,排课数不能满足需要!

    家长作为外行,在专业信息不对等的时候还是相对比较被动的。医院实在是排不上,怎么看机构呢?

看机构的内核——使用的方法。目前对于发育性疾病主流方法有2种:1.应用行为分析(ABA)、2.发育疗法(早期丹佛模式、地板时光等)。

以ABA为例:对于声称使用ABA的机构一定要看使用者是否有相应的资质。毕竟ABA起源于国外,国外对于ABA的学历教育也是需要大学4年的学习。资质认证上分为4个层级:BCBA-D,BCBA,BCaBA,RBT。BCBA有相关专业研究生学历的同时还需要完成2000小时的督导(实习),拿到资质之后每年仍需要学时继续教育。BCaBA需要相应专业的本科学历,完成相关学习及1500小时的督导。

目前市面上的发育疗法同样也属于舶来品,一样具有资质认证的要求。

所以随随便便自学了就说自己会用这种方法的人多数很难将这种方法吃透,用的不好反而会起反效果。如果机构在使用专业方法的同时,又有相应的持证专业人员。那么这个机构可以信赖。

写在最后:

    孩子康复虽是个持久战,但是越早开始孩子效果会越好。所以在经济成本的计算上,孩子年龄越小,越应该选择好的机构,这样性价比更高。另外目前康复的课程的均价已经200+/节,所以建议家长进行必要的学习,一来是减少经济上的压力,二来也可以增加亲子互动,还能更好的甄别机构和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就能及时止损。

作为家长,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是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的成全孩子。任何一家医院或机构声称自己可以一个疗程将发育性疾病治愈的肯定是骗子,在选择治疗机构这个问题上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关于自闭症儿童康复应该了解哪些概要,可以看《致初拿到诊断的父母》一文。https://doctor.91160.com/article/318881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