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行为管理了解下?

戴梦颖医生 发布于2019-11-09 17:31 阅读量9262

本文由戴梦颖原创


 生娃前,看着别人家奶香软糯的娃真是忍不住想亲一口,看着精致可爱的童装,恨不得马上自己生一个打扮起来……


微信图片_20191109172001.gif


一不小心,自己也入了坑,没想到看到的都是表象,有图不一定有真相。真相是娃小的时候,家长围着屎尿屁,娃长大了情况越发可怕,被娃气到原地爆炸千百回,每次都安慰自己:我生的、我生的……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听话一点、配合一点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应用行为分析,我们每天的所作所为都是行为,应用行为分析就是一门研究我们行为的科学。


微信图片_20191109172022.jpg


注:A:前因;B:行为;C:后果。

万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一个学会叫妈的宝宝,是因为每次发出这个音,妈妈就会出现来满足他的需要。一个人在挠痒痒,是因为他被蚊子叮了,挠完了痒感会缓解,因为挠了就不痒了,所以下次身上再痒的时候就还会去挠。可见前因可以引起行为,后果可以影响行为。

 

有点复杂,那让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一、躺地打滚的小宁


微信图片_20191109172036.jpg

小宁是个3岁的男孩,正在收银台下面打滚,他想买奇趣蛋,但奶奶没买,他滚来滚去,地板已经被他擦干净了,引得周围好多人侧目,奶奶面子过不去,只好妥协,付钱,小宁立马起来蹦蹦跳跳的走了。

躺地打滚是我们看到的行为,前因是因为他们到了超市看到了奇趣蛋,后果是他得到了奇趣蛋。我们常说隔代亲,老人家惯孩子就是这样的,孩子通过这种强烈的表达方式让大人招架不住,最后就能得偿所愿。奶奶最后的妥协就强化的孩子的躺地打滚。

那要怎么做呢?

1. 阻断前因

如果小宁没有去超市,他就不会出现在收银台下面;如果他刚吃了好多甜食他就不想吃奇趣蛋……去除了行为发生的土壤,行为就难得出现。

2. 改变后果

如果小宁的奶奶可以完全无视孩子的哭闹,就是不给小宁买,小宁就得不到奖赏。小宁知道哭闹打滚这一套对奶奶没效,下次就不会再故技重施了。


微信图片_20191109172048.gif

3. 更换行为

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小宁可以跟奶奶好好说,表达出他想吃的心情,如果能再向奶奶表达一下“最爱奶奶”之类的话,奶奶一定会高高兴兴的给他一个奇趣蛋。


二、不吃饭的小北


微信图片_20191109172104.bmp


小北6岁,最近妹妹出生了,小北很喜欢妹妹,经常轻轻的走进妈妈坐月子的房间看妹妹,家里人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哥哥。但吃饭问题却成了一家人的心病:一到吃饭时间小北不是上厕所就是磨磨蹭蹭要不就玩玩具,一口饭含在嘴里半天都咽不下去,为此小北爸爸也打了也骂了就是不见成效。


微信图片_20191109172055.gif


二胎家庭的常见问题就是小宝出生后,老大变得难管理了:以前能做的现在不会了,以前懂事听话,现在淘气捣蛋,甚至有的孩子大小便都控制不好了。

其实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获取关注。

对于新添丁的家庭,照顾新生儿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对大一点的孩子简直就是分身乏术,家长总寄希望于大孩子有了弟弟妹妹就长大了,能够替父母分担辛苦。殊不知,对孩子来说,新生儿的到来抢占了他们的大部分来自父母的关注,所以他们会使用各种方式来重新抓住父母的心。通常情况下,父母太忙了,孩子的乖巧很难得到关注,所以孩子们会开始捣蛋:至少你在生气的时候心里只有我,没有弟弟/妹妹。

根据应用行为分析的理论遇到老大的行为问题要怎么办呢?

1. 多关注,勤表扬:去除前因,要知道哪怕他当了哥哥,他依然还是个孩子,作为一个没有生存基本能力的孩子,获得亲人的充分照顾是生存本能。

2. 忽视问题行为:改变后果,孩子就是想获得关注,打骂训斥都是对他的全情关注,所以谁认真,谁就输了。你忍住假装没看到,他没了观众,自然就不会继续作下去了。当然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是孩子使用的是有伤害性的行为就另当别论了。


三、写作业磨蹭的小艾

28.home.JPG

小艾今年上二年级,作业开始多起来了,每天晚上不到十点写不完作业,爸爸妈妈轮流咆哮还是改变不了孩子写作业磨蹭的悲剧。小艾爸爸说,她往那一坐,一会抠抠鼻子,一会摸摸头发,一会抓耳挠腮……10分钟就过去了,爸爸忍不住就开始咆哮,然后她写两笔,然后再循环。

有道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那么磨蹭呢?写作业的时候有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想要的;写完作业又不能出去玩,也得不到什么奖励;甚至有的家长看到孩子闲着就忍不住觉得自己孩子天赋异禀,再多报上几个兴趣班,在鸡娃的路上越走越远,说好的童年呢?为啥要快快的写作业呢?

怎么办?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写作业时不陪伴,孩子也要有机会学会自我负责。

写不完,妈妈就不批改,明天自己去跟老师解释。这样做既减少了孩子因为享受家长陪伴的故意拖拉,也让家长能控制住火气,眼不见为净,不影响家庭和谐。

2. 奖励抓紧时间写作业的行为 

孩子写完作业之后的时间可以自主安排,时间他说的算。从安排自己的时间开始逐渐学会时间管理,逐渐长成一个自我负责的人。

微信图片_20191109172116.jpg

读到这大家基本上就理解了,改变问题行为总结起来就是3大法宝:

1.阻断前因;

2.改变后果;

3.建立替代行为。

育儿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好在新一代的家长都是学习型的家长。了解了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下次再遇到孩子的行为问题,冷静下来分析一下行为背后的前因后果,相信大家会有新的答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