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科普1

廖梦思医生 发布于2017-08-17 22:20 阅读量7560

本文转载自朱学骏教授

痤疮科普之一:痤疮在青年人中十分常见。是本人微博中最常提到的问题。痤疮常见表现是粉剌及毛囊炎(炎性丘疹)。最初表现是粉剌,在青春萌动时就可出现。我国,女孩一般11、12岁,男孩12、13岁就可长粉剌,用手挤能挤出油腻状物,即老百姓说的“脂肪粒”。粉剌实际是堆积在毛囊口的皮脂。青春期性激素开始活跃,第二性征逐渐显现。皮脂腺受雄激素水平影响,青春期分泌明显增多。分泌的多,而毛囊开口小,虽然可油光满面,但过多的皮脂仍可堆积在毛囊口,而成为粉剌。痤疮俗称“青春痘”,可以说是青春期的标志,很难躲过。关键是正确对待。

痤疮最常见的表现是粉剌及毛囊炎。

青春发育期由于受性激素的影响,皮脂腺分泌增加,面部出油增多。尤其是男孩,皮肤不再像儿童时又细又嫩,而是变得略显粗糙。皮脂要通过毛囊口排出。若毛囊开口很小,皮脂不能排出,就淤积在毛囊口,成为粉剌!白头粉剌(又称闭口粉剌)是指粉剌顶端的毛囊口很小,用肉眼看不见。黑头粉剌是指粉剌顶端的毛囊口被淤积的皮脂“撑开”了,肉眼可见到毛囊开口。由于有开口,皮脂被氧化,加之环境中的污物,成为黑色,故称黑头粉剌!用手挤粉剌,可以挤出在毛囊口淤积的皮脂,就是网友称的“脂肪粒”。

炎症性痤疮本质上是毛囊炎。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是通过毛囊开口排至皮肤表面的。正常毛囊口内有微生物生长,主要有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等。粉剌毛囊口内淤积的皮脂,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丰富营养。微生物繁殖是粉剌逐渐发展成毛囊炎的主要原因。毛囊炎开始时轻,炎症仅在毛囊开口,呈红色丘疹,触之稍痛,消退后会留下痘印。逐渐,炎症沿毛囊口向下延伸、向周围扩散,发展至整个毛囊及毛囊周围,成为结节,触之疼痛明显。炎症性痤疮可化脓,消退后会留下痘坑。除了微生物因素外,用手挤粉剌,造成毛囊口损伤,外界细菌趁机进入毛囊,也是造成粉剌发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粉剌及毛囊炎好发于前额及面颊部。鼻及鼻周皮脂腺很多,粉剌相比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毛囊开口比较大,皮脂容易从毛囊口排出的缘故。常有网友问,鼻及鼻周毛孔大,皮肤看来较粗,怎么办?其实这是针对皮脂腺分泌
粉剌及毛囊炎好发于前额及面颊部。鼻及鼻周皮脂腺很多,粉剌相比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毛囊开口比较大,皮脂容易从毛囊口排出的缘故。常有网友问,鼻及鼻周毛孔大,皮肤看来较粗,怎么办?其实这是针对皮脂腺分泌、出油多的正常反应,不必抱怨上胸及上背部毛囊-皮脂腺也较多,有时粉剌及毛囊炎可在这些部位发生。

结节及囊肿性痤疮皮损较大,成结节状,或囊肿,触之有囊样感觉。这型痤疮少见,发生者大多为出油多的青年男性,偶见于女性。好发于面颊部及鼻根部。消退慢,消退后可遗留明显的痘印及痘坑,有的可成为纤维性瘢痕,硬硬的“疙瘩”。

女性痤疮常随生理周期而变化。一般在经前加重。这是激素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少数女性在结婚生育后、或30岁后仍长痘痘,称为中年女性痤疮。好发于面下半部、口周,多数表现为炎症性丘疹。皮疹不多,也不重,却令人生恼。中年女性痤疮也可在经前期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