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踝的选择和使用

孙育欣医生 发布于2022-09-30 16:06 阅读量3436

本文由孙育欣原创

很多朋友不小心把踝关节扭伤了,医生可能会建议佩戴护踝保护,但是佩戴什么样的护踝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护踝,却没有具体说明,来来来,各位客官可以端着板凳前排就坐,且听我详细分解。


关于护踝的应用场景


护踝不仅可以用于踝关节扭伤,也可以用于踝关节术后;对于曾经有过踝关节受伤史(例如严重扭伤、韧带断裂、骨折等)且仍对运动有较高需求的人,在剧烈活动时(例如打篮球、跑步、爬上等)也建议佩戴护踝为踝关节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保护。


关于护踝的选择


通常市面上的护踝根据款式和材料分为四种:袜套式、弹力带式、支撑式护踝和可调式护踝。


1.    袜套式护踝。


这类护踝与袜子类似,与袜子的区别就是前端开口、前足外露,对足踝的包裹性更好,穿上去紧缩感明显。这类护踝的好处就是对踝关节的活动性限制较少,保温效果较好,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支撑效果较差,不可调节松紧度,过松无保护效果,过紧则舒适性大幅降低。因此对于踝关节扭伤和骨折术后的人,并不推荐使用此类护踝。


  

袜套式护踝示例

(为避免诱导消费嫌疑,商标已做隐藏处理)


2.    弹力带式护踝。


这类护踝通常就是由一个宽的弹力带和两段附着的魔术贴构成,使用时8字环绕踝关节形成支撑。支撑和保护效果较袜套式护踝有明显提高,且松紧舒适度可自行调节。在踝关节扭伤或骨折术后恢复末期以及可以使用。


  

弹力带式护踝示例

(为避免诱导消费嫌疑,商标已做隐藏处理)


3.    支撑式护踝。


这类护踝通常在左右两侧附有金属片或者塑料片,支撑作用较强,对踝关节的限制,尤其是内外翻的限制较为明显,因此在踝关节扭伤和骨折术后的初期可为踝关节提供相对稳定的支撑,但在踝关节损伤康复的后期,因其对踝关节活动的限制性较强,并不推荐使用。


支撑式护踝示例

(为避免诱导消费嫌疑,商标已做隐藏处理)


4.    绑带式护踝。


此类护踝与弹力带式护踝的区别是其材料没有弹力,而是通过类似靴子一样的鞋带儿实现固定,辅以魔术贴8字缠绕。通过收紧一侧的绑带,可以实现轻度的内翻或外翻,固定效果好,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踝关节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在术后早期穿着此类护踝缓慢步行活动,以实现踝关节损伤的快速康复。


绑带式护踝示例

(为避免诱导消费嫌疑,商标已做隐藏处理)

    

关于护踝的使用


1.    护踝什么时候戴?

损伤修复后的早期建议持续佩戴,视损伤的程度佩戴时间2-3周,推荐使用支撑式护踝和绑带式护踝,白天固定的可稍紧,夜晚为避免睡眠时肢体摆动对踝关节损伤修复带来的不良影响,建议也需佩戴护踝,但可将护踝调松少许。


2.    护踝要戴多久?


有证据标明长时间连续佩戴护踝可能造成踝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所以不建议连续佩戴护踝超过4周。在度过损伤早期阶段后,可逐步减少佩戴护踝的频次,配合主动及被动踝关节训练,在损伤修复后期,可仅在剧烈活动时佩戴护踝保护踝关节。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