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
年轻夫妻初为人父母,如获至宝,全家视为掌上明珠,精心伺候。可是好景不长,有些小家伙就像是老天派来讨债的小鬼,一到入夜就大声哭闹,可持续几个小时,也可阵发性发作,哭闹时面部胀得通红,口周苍白或发青,双手紧握,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急得新晋奶爸奶妈们像热锅上的蚂蚁,抱哄喂奶均无济于事,恨不得自己替娃承受痛苦。最后,小宝贝以哭得声嘶力竭或排气、排便而停止。
小心,这是“肠绞痛”在作崇哦。
肠绞痛是什么鬼?
肠绞痛是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的疼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常发生在夜间,多半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并多见于易激动、兴奋烦躁不安的婴儿。
哪些因素可诱发肠绞痛呢?(1)婴儿吸乳时吞入大量空气、哭吵时亦吸入较多空气,形成气泡在肠内移动致腹痛。(2)喂奶过饱使胃过度扩张引起不适,饥饿时婴儿也阵阵啼哭。(3)牛奶过敏诱发肠绞痛。(4)兴奋型婴儿对各种刺激敏感、易激动哭吵。
传统医学认为,乳食积滞、脾胃虚寒、感受寒邪、胃肠热结以及气滞血瘀等均可以导致婴幼儿肠弱痛。
别急,小儿推拿给你支招,教你赶跑“肠绞痛”!
1、揉板门
位置:在手掌大鱼际之平面。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上揉。
次数:100-500次。
《小儿按摩经》云:“揉板门,除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吐用之”。揉板门可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可用于乳食积滞引起的腹痛、腹痛、呕吐等。
2、清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用右手拇指桡侧面,自虎口推至指尖。
次数:100-500次。
清大肠多用于大肠湿热,饮食积滞,便秘等症,对于乳食积滞、大便秘结不通所致的腹痛有良效。
3、揉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中间,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用食指或中指揉。
次数:100-500次。
《保赤推拿法》:“掐外劳宫穴法……脏腑积有寒风热气,皆能和解”。本穴性温,主要用于一切寒证。用于脾胃虚寒、感受寒邪引起的完谷不化或腹痛。临床多与推三关合用。
4、顺摩腹
位置:整个腹部。
操作:手掌或四指摩。
次数:5分钟。
《厘正按摩要术》:“摩腹,用掌心团摩满腹,治伤乳食”。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滞的作用。
另外,汤姐姐还向各位奶爸奶妈们推荐苏永泉老先生的婴幼儿腹部太极按摩术,加之小儿推拿积食的手法,治疗幼儿肠绞痛有妙手回春的功效。具体手法为,将手搓热,用手掌的内劳宫对准孩子的肚脐,随着孩子腹式呼吸腹壁起伏的频率,进行呼按吸提。用力要微弱,重在意,在合拍,使其产生共振的效应。一般10-20分钟,宝宝就会平稳下来,如果超过60分钟,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需要请医生会诊,以排除肠套叠等其他病情。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通过腹部热敷、改良哺乳姿势和正确哄抱等来减轻宝贝的肠绞痛。
还没完,以下几招教你预防宝宝肠绞痛!
∎学习正确的喂奶姿势,每次哺乳之后给宝宝拍嗝,避免在宝宝大哭的时候喂奶。
∎哺乳时,尽量让宝宝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不要频繁更换。
∎学会观察宝宝吃奶的信号,按需喂养,不要为了安抚而不停的给宝宝喂奶。
∎注意控制奶水流速:注意妈妈的饮食对宝宝的影响,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