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健康】荨麻疹常见的几种类型,你中过招没?治疗要注意哪些?

胡敢医生 发布于2024-04-28 16:08 阅读量2775

本文由胡敢原创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俗称风疹块、风团、风疙瘩等,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


1. 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荨麻疹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01:急性荨麻疹

起病急,剧痒。随后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鲜红色风团。风团可为圆形、椭圆、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风团大时,可呈苍白,表面毛孔显著,似桔皮样。风团此伏彼起,病重者可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窒息。

02:慢性荨麻疹

风团时多时少,此起彼伏,反复发生,病程持续6周以上。



2. 荨麻疹的临床分类


0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

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处局部起风团,瘙痒。


0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03:延迟性压力荨麻疹

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12小时。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伏期。

04:胆碱性荨麻疹

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唯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

05:寒冷性荨麻疹

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受冷后半小时到4小时发生迟发反应,皮疹是不痒的风团,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围绕以苍白晕,皮疹持续24~48小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后者较为常见,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之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发生瘙痒性的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

06:日光性荨麻疹

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

07:接触性荨麻疹

其特点是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发生风团和红斑。可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2类。


3. 荨麻疹治疗原则应遵循


(1)及时治疗,预防反复

荨麻疹发病持续6周以上即为慢性荨麻疹。如一开始不重视,不严格规范治疗,就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如果不及时干预,复发频率增加,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大。


(2)足时间,足药量

不能今日发病今日治,明天好了明天忘。需要连续按周期和疗程治疗,这样才能使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所以,减停药一定要慎重。


减药停药需注意:

01:由于组胺情况不具有可检测性,减药过程是一个不断测试的过程,中途如出现症状反复,应立即恢复或者增加用量。


02:重症患者、慢性患者和儿童减药应更加谨慎,具体用药和减停情况请咨询医生。


(3)整体观念

荨麻疹治疗不能单纯止痒,图一时痛快,只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常规方式的抗组胺药物治疗只是对症状的一种压制,而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