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勺三花淡奶~ "
" 明胶片混合糖浆,制作即食燕窝 "
" 合成勾兑酱油 "
" 糖水加香精合成蜂蜜 "
近日,这些食品加工的“科技与狠活”被人揭露并引起网友的广泛传播,很多人开始对食物开始以怀疑的态度来审视。

药物方面其实也一样,我们从小经常会受到“是药三分毒”的影响,对药物治疗通常都比较排斥,更倾向于通过其他方式来调节身体,其实这种行为恰恰与治疗疾病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目前主要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而说起药物治疗,在一般人的潜意识中认为凡属精神疾病用药都有很大副作用,用多了会“伤害脑子”。
因而有些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对抗抑郁药使用顾虑甚多,以为抑郁症是心病,无需用药,要用也是偶尔用用,不可长期服药,这是一种错误认识。
这种错误认识,不但对抑郁症无好处,反而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抑郁药,尤其是严重的具有轻生、自残自伤情况出现时,必要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那,吃抗抑郁药要注意些什么呢?
如果能及早地识别抑郁症的早期表现,对患者自身的病情特点、发病原因、促发因素、发病特征等加以综合考虑,医生就可制定出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案。
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所以对于抑郁症而言,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生活。 要知道,抑郁症服药是利大于弊,该吃就吃。注意: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勿擅自服用。 服用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这是不可否认的(如不良反应严重,请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 但与抑郁症带来的心理与躯体危害相比,服用抗抑郁药物明显利大于弊。 抑郁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加剧自残自伤轻生风险,同时也会提高罹患心血管等慢性躯体疾病的风险。 科学合理地服用药物则能帮助我们降低这些风险,药物在“保护”抑郁症患者。
由于不同患者对药物吸收、代谢、排泄等能力不等,可能易出现药物蓄积,严重时会出现不良后果,建议到医院就诊,不可自己调整用药,谨遵医嘱服药。 如果出现不能忍受的副作用,建议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导如何较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或调整用药。 某些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后还可能出现头昏、嗜睡等症状,这时一定要避免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行为,以免对自己和公众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对于病情趋于恢复者,应为其介绍卫生常识,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认识疾病,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
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应对抑郁症的有效手段。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不但能降低复发风险,还会能帮助患者重塑自信心。 有些患者的症状与生活应激事件有关,如情感创伤、工作压力太大等等,心理治疗对此尤其有效,它可以帮助患者矫正认知偏差、解决内心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较大程度巩固疗效,并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请别随便放弃服药,即使是抑郁症状消失,病情好转,也请按照专业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切不可擅自中途断药或自行减量。 有研究表明,高达50%~85%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复发的情况,其中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途断药或自行减量。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一些患者觉得心情好了,就可能觉得没必要吃药,而自己把药停了。 但擅自停药可能会容易导致抑郁症状复发或诱发“停药综合征”,比如头晕紧张、心慌焦虑等。在医生确认抑郁症导致的情绪稳定好转后,大家仍应该继续坚持治疗一段时间。
服药期间,要多休息,不熬夜,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同时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多食新鲜的蔬果,按时吃饭;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有利于身体健康。 抗抑郁药物为了发挥其作用,平时要注意足量、足疗程,不可以过早停药,停药前较好咨询医生的意见,确保身体完全恢复后再停,否则会给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抗抑郁药物确实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医生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在可控的范围内。 所以对于抑郁症,请不要抗拒专业的医学帮助,如出现不适,也请及时与医生联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