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俗称“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次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如老年人、压力大、慢性病患者)。以下是关于带状疱疹的发现与治疗的关键信息:
---
### **一、症状与发现**
1. **早期症状**:
- **疼痛或异常感觉**:单侧身体某处(如胸部、腰部、面部)出现灼烧感、刺痛或瘙痒,可能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心绞痛、偏头痛)。
- **皮肤敏感**:轻微触碰即可引发疼痛。
- **全身不适**:可能伴随低热、乏力。
2. **典型皮疹期**(2-3天后):
- **红斑→水疱**:疼痛区域出现簇状红色皮疹,迅速发展为水疱,内含透明液体,可能融合成片。
- **单侧分布**:沿身体一侧的神经节分布(如肋间神经、三叉神经)。
- **结痂**:7-10天后水疱干涸结痂,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
3. **特殊部位表现**:
- **眼部带状疱疹**:累及三叉神经眼支,可能引发角膜炎、视力损害。
- **耳部带状疱疹**:伴耳鸣、听力下降或面瘫(Ramsay Hunt综合征)。
---
### **二、诊断方法**
1. **临床诊断**:典型症状(单侧疼痛+带状皮疹)即可初步诊断。
2. **实验室检测**(不典型时):
- **PCR检测**:水疱液或组织中的病毒DNA。
- **抗体检测**:IgM/IgG抗体滴度变化。
---
### **三、治疗原则**
**核心目标**: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如后遗神经痛)。
1. **抗病毒药物**(关键!需尽早使用,发病72小时内最佳):
- **阿昔洛韦**:口服800mg/次,5次/日,疗程7天。
- **伐昔洛韦**:口服1000mg/次,3次/日,疗程7天。
- **泛昔洛韦**:口服500mg/次,3次/日,疗程7天。
- **重症患者**(如免疫缺陷、眼部受累):静脉注射抗病毒药物。
2. **止痛治疗**:
- **轻度疼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 **神经痛**: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调节神经痛)。
- **严重疼痛**: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或神经阻滞。
3. **糖皮质激素**(争议,需权衡利弊):
- 短期使用泼尼松(30-40mg/日,逐渐减量)可能减轻急性期炎症,但需联合抗病毒药,禁用于免疫抑制者。
4. **局部处理**:
- **水疱未破**:炉甘石洗剂、抗病毒软膏(如阿昔洛韦乳膏)。
- **水疱破溃**: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预防感染。
- **眼部受累**:使用抗病毒眼药水,眼科会诊。
---
### **四、并发症管理**
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 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常见于老年患者。
- **治疗**: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局部利多卡因贴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或介入治疗(神经阻滞、射频消融)。
2. **其他并发症**:
- 细菌感染、瘢痕形成、角膜炎、脑炎等,需对症处理。
---
### **五、预防措施**
1. **疫苗接种**(最有效预防手段):
-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适用于50岁以上成人,2剂次,间隔2-6个月,保护率>90%。
- **减毒活疫苗(Zostavax)**:适用于60岁以上,保护率约50%。
2. **避免传染**:
- 水疱液含病毒,未患水痘者(尤其是孕妇、婴幼儿)接触可能感染水痘。
- 患者应覆盖皮疹,避免接触易感人群。
---
### **六、日常护理建议**
- **保持皮疹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 **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
-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 **心理支持**:慢性疼痛可能引发焦虑/抑郁,需关注心理健康。
---
### **何时就医?**
- 皮疹出现在眼睛、耳朵附近。
- 高热、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
- 免疫功能低下(如HIV、化疗患者)。
- 疼痛或皮疹持续加重,常规治疗无效。
---
**注意**:带状疱疹的疼痛可能先于皮疹出现,易被误诊。若出现单侧不明原因疼痛,建议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就诊。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