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内壁上的良性肿物,通常由结肠粘膜的异常增生引起。根据其组织学特征,结肠息肉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常见的有:
腺瘤性息肉:
特点: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结肠息肉,通常表现为腺体增生。根据腺瘤的分化程度,可分为低度和高度分化腺瘤。
恶变风险:高度分化腺瘤有较低的恶变风险,而低度分化腺瘤则可能发展为结肠癌。
增生性息肉:
特点:增生性息肉主要由增生的上皮细胞构成,通常较小,且常见于结肠直肠区域。
恶变风险:这类息肉一般被认为是良性的,恶变风险极低。
炎性息肉:
特点:炎性息肉常与肠道的慢性炎症有关,组织学上可以见到大量的炎性细胞和黏膜水肿。
恶变风险: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但可能与其他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相关。
错构瘤(hamartoma):
特点:由正常组织的异常增生组成,可能与遗传综合症相关(如佩普综合症)。
恶变风险: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监测。
其他类型:
还有一些较少见的息肉类型,如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通常也是良性的。
良性息肉一般内镜下切除即可,后续定期复查。
恶性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息肉的患者,专家组建议在结肠镜检查期间或息肉切除术后 2 周内标记息肉部位,以便后续检查治疗,在初始检查时做 MMR/MSI 检测,以帮助诊断林奇综合征并为治疗决策提供信息。在决定是否对恶性息肉追加外科手术前,医生应检查息肉病理并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对于有蒂或无蒂息肉(腺瘤)内有侵袭性癌细胞的患者,如果息肉已完整切除且具有良好的组织学特征,则无需进行额外手术,定期复查即可。良好的组织学特征包括:组织学1 级或 2 级分化(根据 WHO 2019 的低级别组织学)、无血管淋巴侵犯和阴性切除边缘。
但是,除了选择密切观察外,专家组还为完全切除单个标本、具有良好组织学特征和切缘阴性的无蒂息肉的患者提供了结肠切除术选项。之所以包括此选项,是因为文献似乎表明,无蒂息肉患者的不良后果发生率可能显著升高,包括:疾病复发、死亡率和与有蒂息肉相比,无蒂息肉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源性转移。这种发病率增加可能是因为内镜切除后阳性边缘的可能性很高。
如果息肉标本碎裂,则无法评估切缘;如果标本显示不良组织病理学特征,则应进行其他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 (CBC)、化学特征、癌胚抗原 (CEA) 测定、胸部/腹部/盆腔 CT 和盆腔 MRI 以更好地评估局部分期和疾病程度。如果检查后合适手术,建议进行结肠切除术并整块切除淋巴结。
恶性息肉的不良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 3 级或 4 级分化(根据 WHO 2019 的高级组织学)、血管淋巴侵犯或“阳性边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阳性边缘的定义尚无共识。阳性边缘定义为:1) 肿瘤距离切缘 <1 毫米;2) 肿瘤距离切缘 <2 毫米;3) 肿瘤细胞存在于切缘的透热层内。此外,几项研究表明,肿瘤出芽是一种与不良结果相关的不良组织学特征,可能使息肉切除术无法作为内镜切除的恶性息肉的充分治疗方法。
定期复查
所有经肛门切除术或经腹部切除术切除恶性息肉的患者均应接受全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其他同时性息肉,随后应接受适当的随访监测内镜检查。
参看文献: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Colon Cancer,Version 3.2024 — May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