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访时间表
术后2年内: 每3~6个月随访一次。
术后3~5年:每6~12个月随访一次。
术后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如果无复发风险,则可适当放宽)。
临床评估
病史采集:包括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变化、全身状态。
体格检查:注意腹部触诊、淋巴结情况及其他全身表现。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CA72-4等,尤其是术前升高者,可作为随访的动态观察指标。
血常规、生化指标:评估全身健康状态,特别关注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
胃镜检查
接受胃镜下切除(EMR或者ESD)的早期 (Tis 或 T1a) 胃癌患者应在第一年每 6 个月接受一次胃镜监测,然后每年接受一次,持续 3 年 (Tis) 或 5 年 (T1a)。T1a 期胃癌患者 5 年以上的胃镜监测应基于症状和/或放射学发现决定。
对于接受部分或次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建议术后1年复查一次胃镜,此后根据风险情况每1~2年一次。
胸腹部CT或MRI
患有 Tis 或 I 期胃癌的患者可根据症状和复发担忧接受胸部、腹部和盆腔造影剂 CT 扫描。患有 II 期或 III 期疾病的患者应接受胸部/腹部/盆腔口服和静脉注射造影剂的增强CT检查,尤其关注腹腔淋巴结、肝脏、肺部等可能的转移部位。2年内每 6-12月一次,然后每年一次,最长 5 年。
FDG-PET/CT
FDG-PET/CT可视为临床指征,用于怀疑复发或转移但其他检查不能明确时。
营养及功能评估
营养状态:关注体重变化、蛋白质及维生素水平,监测接受手术切除的 I-III 期疾病患者是否缺乏营养(例如,B12 和铁),尤其是在全胃切除术后,并根据指征进行治疗。
功能状态:评估进食功能、胃肠道适应情况及全身康复状态。
骨密度检测:长期患者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尤其是胃全切术后患者。
心理及生活质量评估
术后患者可能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进行心理支持和干预。
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适当运动。
个体化随访
根据术前分期、术后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案调整随访计划。
高危患者(如淋巴结阳性、低分化腺癌等)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重要提示
胃癌术后患者应严格按照主治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若发现异常症状(如持续腹痛、黑便、黄疸等),需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Gastric Cancer Version 2.2024 — May 2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