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黄体囊肿 西医识病中医辨证精准施药
一、西医识病
(一)概述
正常黄体是囊性结构,可使卵巢略增大。若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增长,或黄体血肿含血量较多,血液被吸收后,均可致黄体囊肿。由于囊肿持续分泌孕激素,常使月经周期延迟。若囊肿破裂可出现腹痛及阴道流血,而与异位妊娠破裂极为相似。
(二)病因
黄体囊肿可由以下3种情况形成:
<1、黄素囊肿
黄体因垂体促性腺激素平衡失调,尤以妊娠黄体功能活跃,腔较大,含有较多液体。如腔增大直径超过2厘米以上,即为黄体囊肿。
<2、白素囊肿
多由黄体囊肿及囊性黄体演变所致。亦可能在正常黄体退化成为白体时,由于某种因素而形成囊肿。
<3、卵泡膜黄素囊肿
多发生于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偶在正常妊娠及双胎时发生。
(二)临床症状
可发生于已婚或未婚妇女,以生育年龄妇女为最多见,多于B超检查时发现。黄体破裂则一般于月经周期20~27天,突然下腹疼痛、恶心、呕吐,大小便频繁感。严重者可表现口干,心悸、头晕、眼花昏厥等休克症状。体征贫血貌,脉率快,血压下降。下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宫颈举痛,后穹隆饱满,触痛。子宫一侧可触及境界不清包块触痛明显。
(二)检查确诊
1、目检:多为单侧,直径一般不超过4cm,偶可达10cm。早期可似血肿,待血液吸收后,则所含为透亮或褐色浆液。囊壁为浅黄色。
2、光镜检查:
囊肿形成的早期,黄体细胞仍存,且富含类脂质,仅囊壁内层纤维化,可见黄素化粒层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囊内有或无血液;后期时囊壁纤维化伴有程度不等的透明变。
3、诊断确诊:
B超检查简单易行、直观准确,对患者无痛苦、无损伤,从而使患者乐于接受。当不能除外卵巢肿物时,必要时可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以作出明确诊断。
二、中医辨证
(一)概述:
中医没有“黄体囊肿”这个病名,中医诊断黄体囊肿称之为“癥瘕”,或者是“癥积、“积聚”,也有叫“肠覃 ”者。黄体囊肿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好,一般多采用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黄体囊肿它发生于脏腑虚弱、气虚少血有一定的关系。经产血瘀阻滞,致肾阳不振,寒凝气滞,或者是痰饮夹瘀,如果早期不进行治疗,病变会日益地加大。中医辨证理论目前治疗黄体囊肿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扶正固本入手,全面调节内分泌使气血面活,活跃脏腑,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中药方剂,对治疗这个病症效果很不错。另外可以采用纯中药,代表药如白术、柴山药、党参、苍术、车前子、小茴香、淫羊藿、巴戟天、干姜、香附、乌药、通草等水煎服,这种治疗也有一定的功效。在一定时间内,这些传统的中药能够有效的来抑制黄体囊肿的生长,使瘤体逐渐的软化,最后消散。
(二)中医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型:
(1)主要症状:包括胸胁胀痛,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月经不调或闭经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沉细涩。
(2)治疗原则: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
(3)代表方剂: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方中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为君,主活血化瘀,畅通血脉;因气为血之帅,故用桔梗、柴胡、枳壳、牛膝为臣,主理气行滞,其中桔梗开胸膈,宣肺气,以行上焦气滞;柴胡、枳壳舒肝理气,以畅中焦气滞;牛膝导瘀下行,以通下焦气滞;生地、当归为佐,养血和血,活血而不伤血;甘草为使,调和诸药,顾护脾胃。诸药相配,共奏活血化瘀、理气行滞、调畅气血之功。随证加减。
2、痰湿壅盛型:
(1)主要症状:痰湿壅盛的症状表现比较复杂,除有囊肿体征外,还常伴有轻微的胸闷、恶心、呕吐、咳嗽、痰多、身体困重等症状。因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尽相同。(2)治疗原则:以行气化痰、散结消肿为主。
(3)代表方剂:用苍附导痰丸。苍附导痰丸由苍术、香附、陈皮、南星、枳壳、半夏、川芎、白茯苓以及神曲等药物组成。其中,半夏、南星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白茯苓可以健脾利湿;陈皮、枳壳可以理气和胃;苍术可以化湿浊、祛风散寒;香附、川芎可以行气活血;神曲可以消积化食。苍附导痰丸具有燥湿化痰、开痰散结、行气解郁、清热解毒的功效。苍附导痰丸在临床上适用于治疗形体日渐肥胖、痰盛、脉滑、腰痠浮肿、胸闷恶心、心悸气短、乏力倦怠、纳谷少馨、舌苔白腻以及经水逐渐减少以致经闭等,随证加减。
3、湿热淤结型:
(1)主要症状:此类型的囊肿主要表现为腹内窜痛剧烈,腹胀泛恶,发热恶寒,精神郁闷,无力倦怠,带下增多,质稠腥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2)治疗原则:以清热祛湿,软坚散结为主。
(3)代表方剂:用银甲丸。银甲丸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藤、大青叶、升麻重在清热解毒;以茵陈、椿根皮清热除湿为辅;佐以生鳖甲、蒲黄、琥珀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桔梗辛散排脓。随证加减。
三、精准施药
(一)概述:笔者在临床治疗黄体囊肿,因此证证情复杂,临床辨证分型各家众说纷纭,因之筆者临床不分气滞血瘀、痰湿壅盛、湿热淤结、肾阳不振,寒凝气滞,不论何型皆用经验精准处方,自拟“顺愈化黄汤”。
本方是从整体观入手,全面调节气血、经络、脏腑功能,达到气血、经络通畅、阴阳平衡的升降原理,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采用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辩证治疗的方法“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治疗黄体囊肿的原则,药物治疗方便,效果快,愈后基本不复发,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精准处方:
丹参20g、当归12g、鸡血藤15g、益母草20g、茜草20g、白术20g、山药20g、车前子15g、小茴香12g、淫羊藿20g、巴戟天15g、郁金、香附、乌药各15g、甘草10g。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丹参、当归、鸡血藤、益母草、茜草活血祛瘀,疏通经脉;白术、山药、车前子健脾利湿;小茴香、淫羊藿、巴戟天温肾壮阳;郁金、香附、乌药、甘草疏肝理气止痛。
四、临床医案
李女,30岁,2014年3月18日初诊。
主诉:下腹部痛半年多,近两个月加重。
现病史:患者已婚已育一女二岁,因下腹部痛去医院检查摸到左下腹部有包块,B超确诊为有4.5*.36cm的黄体囊肿。因怕手术想保守治疗,来找中医诊治。月经周期规律,月经量可,偶尔有腰酸,白带多,有阴道炎,肚子偶尔发胀隐痛,二便调,纳眠可。
刻诊: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
中医病名:癥瘕
中医证型:肝郁气滞,痰瘀互结。
西医病名:黄体囊肿。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精准处方:
丹参20g、当归12g、鸡血藤15g、益母草20g、茜草20g、白术20g、山药20g、车前子15g、小茴香12g、淫羊藿20g、巴戟天15g、郁金、香附、乌药各15g。
用法:取七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3月26日
服药后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取14剂,水煎服。
三诊:2014年4月15日
服药后腹部无腹痛,无腰酸,无白带,月经正常。为巩固疗效,患者要继续服14剂。
随访:患者三个月一共服六十多剂后去医院复查黄体囊肿消失,阴道炎全愈。
五、临床体会
正常黄体是囊性结构,可使卵巢略增大。若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增长,或黄体血肿含血量较多,血液被吸收后,均可致黄体囊肿。由于囊肿持续分泌孕激素,常使月经周期延迟,本证大多于B超检查时发现。
临床要特别慬慎黄体破裂,一般于月经周期20~27天,突然下腹疼痛、恶心、呕吐,大小便频繁感。严重者可表现口干,心悸、头晕、眼花昏厥等休克症状。体征贫血貌,脉率快,血压下降。下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宫颈举痛,后穹隆饱满,触痛。子宫一侧可触及境界不清包块触痛明显。在临床遇到这种现象必须立即转诊有条件医院西医外科处理,以防黄体破裂。
(仅供业内初岀茅庐者参考)
老中医王圣尉临床经验
咨询微信1591988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