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母乳:随婴儿需要而动态变化的母乳

吴香兰医生 发布于2019-10-12 15:37 阅读量9067

本文由吴香兰原创

       上周四,有个纯母乳喂养、发育不太理想的宝贝复诊,上次体检时,监测他的体重及头围都不太理想……本次来诊为1个月后复诊,婴儿的各项指标已经开始追赶!

在上次来诊时,询问喂养情况,宝妈告诉我“因为他不喜欢乳房哺乳,因此,要用吸奶器吸出后瓶喂,而且他每次的奶量不多,吃一半儿睡一会儿……”

问题就在这里,该婴儿获得的营养并不完整,因此影响了生长发育速度为……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吴医生带宝妈们了解一下母乳的动态变化,你就会明白什么是母乳营养的完整性,要如何正确哺喂婴儿。

纯母乳哺育

一、完美的母乳

已有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母乳哺育儿的平均智力水平高于配方喂养儿,他们的胸腺的大小(免疫器官)是配方喂养儿的2倍,两种方式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也有显著差异儿……

代乳品一直在模仿母乳的成分,但是,永远无法赶上母乳的营养及生物学效应。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配方奶与母乳的天壤之别

目前,人类乳汁中已鉴定出的成分超过千种,不仅营养素丰富、比例恰当,还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不仅适合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维持生理机能及健康,具有独特的物种专一性,可有效的消化吸收,具有最佳的生物利用度……是人类婴儿最理想的食物。


母乳宝宝拥有更强的免疫力、更聪明的大脑。

母乳,是任何母乳替代品都无法模仿、也永远无法超越的人类婴儿的天然食物。


多样化的食物、均衡的营养

在显微镜下,比较一滴人乳与配方奶,其内涵有着天壤之别,下图左为配方奶,一片空白;右侧为人乳,可见右侧吞噬了病原菌的白细胞、有益于大脑及眼部发育的脂肪滴……


显微镜下一滴内涵丰富的母乳与苍白配方奶

事实上,无论是在整个哺乳期的不同月龄里,还是在一次哺乳过程的不同时点中,母乳成分都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包括母乳中的乳糖、蛋白质、脂肪及生物活性成分……

二、在整个哺乳期,母乳成分是动态变化的


初乳—过渡乳—成熟乳

1、第一年:母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等,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的生理需求,处于持续的动态变化中。

初乳:量少、浓稠,每天逐渐递增,奶量适应初生婴儿的胃容量。初乳中以生物活性成分为主,白细胞占90%,多种保护因子,SIgA、乳铁蛋白、溶菌酶、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促进肠道菌群建立,尽快完善肠道粘膜屏障及消化功能成熟,防御外来病原体的攻击。

第一天产奶量只有一茶勺,大约5-7ml/次;第二天总奶量达到一汤勺,约13ml/次;第三天,母乳量开始增加,可达到27ml/次左右。

过渡乳:新生宝宝72小时后到10天,母乳量增显著加,密集哺乳的次数可达到10-12次/天以上。

成熟乳:10天以后,奶量猛增,并泌乳量及成分开始稳定。详见下表。

image.png

2、第二年:母乳中的脂肪酸及能量升高,溶菌酶及血清素含量显著增加,但是锌的含量不足,需要通过动物性食物补充,因此,1岁以后幼儿饮食需要逐渐过渡到家庭饮食,保证食物多样化及营养均衡性,以满宝宝的足生长发育需要。

三、保证每次哺乳时母乳营养的完整性
在每一次的哺乳过程中,母乳的成分并非均匀分布,泌乳过程非常复杂,有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调节、控制及负反馈,使泌乳速度、泌乳量及乳汁中的成分处于复杂的动态变化中。

随着婴儿在不同月龄的生长发育需求,乳汁营养成分、哺乳量及免疫生物活性成分,根据发育需求发生着神奇地变化,母乳是为了帮助婴儿顺利成长而量身定制的个性化食物,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是婴儿的无可替代的理想食物。

在每一次哺乳的过程中,母乳可分前奶和后奶,它们在外观和营养成分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详见下图。


前奶—后奶

1、前奶:外观较稀薄,富含乳清蛋白而呈现白里透蓝的颜色。

主要含乳糖及蛋白质,富含水分(水分占87%),主要补充蛋白质及能量等,可帮助补充水分解渴,因此,纯母乳喂养儿不需要额外补充水。

切忌:主观地认为前奶乳汁淡薄、没营养,就将挤出扔掉,丢失了蛋白质及乳糖等重要营养。

如果只摄入前奶,没吃完一侧就换另一边,或者用吸奶器挤出来瓶喂,将会错失后奶的营养。婴儿将获得大量的乳糖,导致肠道内的乳糖酶相对不足,乳糖消化不彻底使产酸增加,肠蠕动增强、便次增多,诱发肠绞痛、长期慢性腹泻(泡沫样水便)、尿布皮炎等,使婴儿容易哭闹、难哄,并常处于饥饿状态,睡眠短而不适……


过多前奶易诱发产酸胀气、腹部不适

2、后奶:后奶外观乳白、较浓,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DHA、AA等)及脂肪酶,脂肪可提供能量(占50%能量),让婴儿有饱腹感,母亲乳汁中的激素及食物活性物质让婴儿有满足感、舒适安眠……这是代乳品中的任何添加物质永远无法实现的!


饱足、舒适、安眠

如果长期缺乏后奶(脂肪类)摄入,使营养及能量摄入不足, 婴儿表现为容易饥饿(没吃到后奶,缺乏饱腹感),频繁吃、频繁拉、频繁哭闹、睡不好,并易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体重增加不良,因而影响生长发育。

本文开始时提到的宝宝,就是因为没有吃到完整母乳,脂肪摄入不足、生长发育欠佳,经过喂养指导后,保证每次都能吃到完整的前奶和后奶,待1个月后复诊,各项指标均回升……

因此,提倡顺应婴儿的需求,以自然的方式亲喂母乳,同时一定要吃完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由于后奶较难挤出,因此,尽量避免挤出母乳瓶喂的方式喂养,让婴儿吃到完整的营养。

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母乳的成分及产奶量随时在动态变化中,以满足人类幼崽的成长需求,这就是母乳的神奇之处,更是大自然进化发展的鬼斧神工,不禁令人感叹万分!

WHO和UNICEF都在倡导,在出生1小时内完成母婴肌肤接触、第一次吸吮母乳,坚持至少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顺应婴儿的需求,在6月龄引入固体食物,持续哺乳2年以上。

如果说婴儿期的母乳,主要是为宝宝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那么,1岁以后的母乳喂养则为宝宝提供了免疫保护、心灵的滋养……呵护着孩子的体格、心理及社会情绪的健康发展。

人们总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母乳哺育保护母、婴健康,让你的宝贝终生受益!

(图片来自网络)

(吴香兰医生原创,发表在个人科普公众号,关注下面二维码阅读更多育儿科普文章)


作者简介

       从医36年,儿科副主任医师 ,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健康160精选医生,科普之星,科学育儿科普作者。

       曾先后在儿童医院、三甲妇幼保健院从事儿内科、新生儿科及儿童保健科的临床工作。热爱儿童健康管理事业,崇尚“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关注儿童生理、心理及行为发育,以及社会适应力等多维度保健,强调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引导父母科学育儿,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