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弱视?远视、散光、近视等屈光异常是如何导致弱视的?
和人体所有器官一样,婴儿出生时视力是很低的,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起来。
视力的发育必须依赖视网膜上有清晰的物像刺激。在此期间如果屈光系统存在明显异常(如发生高度散光、远视、近视),视网膜上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视觉细胞没有清晰物像的刺激就不能发育到正常,眼睛就不能形成清晰的视力。
这种视力低下,即使戴眼镜孩子依然看不清楚,医学上称为弱视。
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使患儿的戴镜视力(不是裸眼视力)逐渐达到正常。
戴眼镜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眼镜可以使视网膜上原本模糊的物像变得清晰,这样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就能得到有效的视觉刺激,从而发育出正常的视力。
戴镜消除的是屈光异常(散光、远视、近视)对视力发育的不良影响而非屈光异常本身,即戴镜不能改变远视、散光和近视的度数。戴镜通过改善视网膜上物像的清晰度,从而促进视力发育,治疗弱视。
关于弱视治疗的时机和疗程
视觉细胞的发育有时限性,7岁左右逐渐停止。视觉细胞的发育一旦停止,弱视治疗将变得很困难。弱视患儿如果在视觉发育期内得到及时治疗(包括戴眼镜,遮盖,弱视训练等),视觉细胞都能逐渐发育到正常。
弱视治疗一般需要2~3年,巩固疗效需要持续到8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