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手,新手妈妈的烦恼

李知行医生 发布于2019-10-21 23:26 阅读量6882

本文由李知行原创

前段时间接诊了几例妈妈手的病人,发现病人都没有意识到什么回事,今天门诊又来了一个28岁的患者,一来到就把右手举起来指着右手手腕说疼。

“是不是刚刚生完小孩?”

“是啊,是啊”

“是不是平时需要长时间的抱着小孩?”

“是啊,是啊”

“腱鞘炎,俗称妈妈手”

“不是骨头问题吗?”

“不是,是筋伤问题,抱宝宝抱出来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了,所谓的妈妈手就是腱鞘炎。

其实腱鞘炎的好发年龄是在40岁前后,但哺乳期的妈妈,尤其是新手妈妈比较容易得腱鞘炎。

为什么是新手妈妈,因为新手妈妈都把孩子当宝,舍不得放下,宝宝一哭闹,心一软,就抱着宝宝哄,久而久之,宝宝习惯了,越哭闹越不能放下,手腕由于长期保持同一姿势而造成慢性劳损,最后发病。

腱鞘炎有分几种,妈妈手一般是指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如图)


妈妈抱宝宝的时候,腕部和拇指活动度很大,肌腱的折角加大,时间长了局部的滑膜就容易产生炎症,肌腱增厚变粗,纤维鞘管壁增厚,肌腱不易在鞘管内滑行,桡骨茎突处产生疼痛。

哺乳期的妈妈因为内分泌改变,滑膜受累容易引发本病,所以这个问题尤其容易出现在女性身上,而男性比较少见。

中医的角度来说,长期保持固定姿势,造成局部慢性劳损符合“不通则痛”之理;产后女性存在气血亏虚,为“不荣则痛”提供了前提,也就是筋膜缺乏气血濡养引起痛。

且产后心思细腻,尤其是新手妈妈,感情敏感,容易引起焦虑状态,肝郁气结,肝在体为筋,也影响了筋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时这个问题我家张医生也出现过,下班一回来就给她做针灸缓解症状。

很多病人有疑问,这个腱鞘炎能不能治好,基本上在休产假的这半年,如果是独立带孩子的,因为经常要抱小孩,这个症状都会持续存在,只能通过针灸和一些治疗措施控制症状。

因此,减少抱小孩是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的最有效方法。

平时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定时休息,做家务时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势,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尽量不要负重,用力不要过大。

尽量减少抱小孩的时间,平时可以用热毛巾在局部热敷。

少碰冷水,必要时戴手套。

平时最好戴上护腕,护腕的作用是起到一定的制动固定作用,防止腕关节过度屈伸,张医生痛的厉害的时候就是戴着护腕上班给小孩做推拿的。

有人会问什么样的护腕?其实普通的就可以了。

如果疼痛的厉害,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还是建议门诊就诊做针灸理疗,都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没有哺乳的妈妈还可以结合自身体质进行中药调理,比如血虚的予四物汤,气虚的予四君子汤,气血亏虚的予八珍汤,血瘀的予桃红四物汤等,辨证调方可以调和身体的阴阳气血,对腱鞘炎的防治有很好的帮助。

平时在家等宝宝睡着后,宝妈也可以简单做一下自我理疗保健,如艾灸。艾草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能有效改善疼痛的症状。

如果嫌艾灸的烟浓气味大也可以选用简单的家用红外线灯,红外线照射能很好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一样能减轻疼痛。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带宝宝的过程里,腱鞘炎引起的疼痛基本会反复出现,因为避免不了抱小孩过程中对腱鞘的刺激影响,如果疼痛的厉害最好通过针灸、热敷等操作去缓解,最重要的是戴上护腕照顾小孩和工作。

看了那么多,还不赶紧转发,让新手妈妈了解腱鞘炎,减少腱鞘炎的疼痛困扰。

不要忘了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哦,感谢各位看官的支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