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医病因病机
抽动障碍属于中医“肝风”、“抽搐”、“瘈疭(chi zong)”、 “筋惕肉瞤(shun,run)”等范畴。本病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相 关。 “风者百病之始也。” “风胜则动”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转反戾,皆属于热”
1、气郁化火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失调,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化 火,引动肝风,则见挤眉眨眼、张口噘嘴、摇头耸肩。气郁化火,耗伤阴 精,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伸头缩脑,肢体颤动。
2、脾虚痰聚
禀赋不足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 痰气互结,壅塞胸中,蒙蔽心神,则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发怪声;脾 虚肝旺,木亢生风,则见噘嘴摇头,四肢、腹肌抽动。若痰郁化火,痰火 上扰心神,则见抽动、喊叫,秽语不由自主。
3、阴虚风动
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阴,或肝病及肾,肾阴虚亏,水不涵木,虚 风内动,故肢搐头摇,抽动无力。阴虚则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金 鸣异常,故喉发异声。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秽语不断。
二、辨证论治
基本法则:平肝熄风。本病来渐去缓,取效贵在守法守方。
1、气郁化火
证候特点:面红耳赤,烦躁易怒,挤眉眨眼、张口噘嘴、摇头耸肩 ,发作频繁,抽动有力,口出异声秽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 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熄风镇惊。
2、脾虚痰聚
证候特点: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脾气乖戾,胸闷做咳,喉中声响,皱眉眨 眼,嘴角、四肢、腹肌抽动,秽语不由自主,纳少厌食,舌质淡,苔白或腻,脉 沉滑或沉缓。
治法:健脾化痰,平肝熄风。
3、阴虚风动
证候特点: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性情急躁,口出秽语,摇头耸肩,挤眉眨 眼,肢体震颤,睡眠不宁,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绛,苔光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柔肝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