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抽动障碍危害
1、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较难结识新朋友,常常感到孤独
2、精神心理:更易出现脾气暴躁、精神紧张等
3、影响学习能力
4、影响个性及心理品质发育
5、家庭社会负担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方式尚不明确,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受多种因 素影响而不全
2、神经生化因素 该障碍与神经生化因素关系非常复杂,且尚无最后定论
① 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受体超敏
② 苍白球等部位谷氨酸水平增高
③ 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
④ 5-羟色胺水平降低
⑤ 乙酰胆碱不足,活性降低
⑥ γ-氨基丁酸抑制功能间能降低
⑦ 基底节和下丘脑强啡肽功能障碍 最受关注的是兴奋性氨基酸和多巴胺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异常
3、脑器质性因素
50-60%存在非特异性脑电图异常——我不同意,脑电图异常较少。 PET提示患儿存在双侧基底节、额叶皮质、颞叶的代谢过度。
4、社会心理因素
应急可诱发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发生该障碍,学业、家庭矛盾、伙 伴等多种心理压力、情绪波动和紧张有关。(举例香港抽动患儿爸爸、大伯、叔叔自杀)
5、其他因素
① 感染因素与免疫学:11%患儿在感染链球菌6周后,会出现抽动症状加重
② 药物因素:可以诱发,如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
③ 过敏性因素
④ 中毒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