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热的推拿手法 之三

王文亮医生 发布于2020-01-09 09:20 阅读量6808

本文由王文亮原创

07清胃经-消积退热

      

图片1.png

        

 部位:拇指本节末至腕横纹

功效:消积食、降胃气、治腹胀。


08二马-滋阴退虚热

        

微信图片_20200103100738.jpg

 部位:第四五掌指关节后陷偏第四掌骨

功效:滋阴降火,固本培元,温补下元。

 

09推脊-引热下行

       

部位:注意方向,从大椎到长强方向沿着脊柱往下捏

功效:滋阴降火,引热下行。善于治疗一切高热、虚热症,注意:风寒发热一般用正捏脊,而次处为倒捏脊。

    

微信图片_20200103100744.gif

 

10少商-清热利咽

             

微信图片_20200103112754.jpg

 

部位:位于手大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泻热开窍、回阳急救、利咽的作用。退热用点刺放血的办法,一般再配合点刺肝顶、心顶两穴,清热凉血、泻热效果更好。

注意:除表热风寒发热外,对于里热,无论虚热还是实热最后都要选择性的加上推清大肠、清小肠,给热邪以出路。

如出现高热不退,或有惊厥史,或体质较弱,请慎重,及时就医。
                                               

                                                                                                                 (2020年01月03日)

 

 

作者简介

王文亮,男,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流派传承创新共同体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儿童康复合作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擅长诊治:儿童抽动障碍、紫癜、哮喘(鼻炎)、厌食、便秘等疾病。

主持参与医学课题2项,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14篇,主编医学著作1部《儿科疾病诊疗技能与处理要点》,参与学术会议多次,全面了解本专业国内外传统医院和现代医学发展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并能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临床与教学实践。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