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性摩擦综合征是指儿童反复摩擦会阴部(外生殖器区域)的习惯性不良动作。6个月左右婴幼儿即可出现,多见于2-6岁儿童,女性多于男性。
一、临床表现
1、双下肢交叉内收或互相紧帖,上下摩擦呈擦腿动作;有时浴巾、被单夹在两腿中间,两手握住浴巾、被单一端,双下肢做伸屈磨擦动作,会阴部肌肉收缩,会阴部产生分泌物。
2、小儿面色潮红、两眼凝视、呼吸粗大,有一种欣慰感,多为自我暗自进行,拒绝成人干预,这种磨擦有时非常顽固。一般可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方能停止,发作停止后似有疲倦感,头额部和全身可出汗。
3、较大女孩发作时可有两腿骑跨于椅背、椅子边缘或其他物体上,进行反复磨擦动作。甚至在上课时或在家中均可在家具突出的棱角处如自行车车座后、椅子角、沙发扶手上自行磨擦,求得快感,甚至达到“不能自拔”的程度,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也有类似情况发生。
二、病因病机
1、局部刺激 外阴部的湿症、炎症、蛲虫症,尿布潮湿或裤子太紧,包茎引起的包皮炎症等刺激,都可引起外阴局部发痒,继而摩擦,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习惯性动作,也有一些患儿找不到明显的诱因。
2、心理因素 有的儿童因家庭气氛紧张、缺乏母爱、遭受歧视等感情上得不到满足,又无玩具可玩,只好通过自身刺激来寻求宣泄,从而产生擦腿动作。
3、其他原因 在大一些的孩子中,黄色录像、黄色书刊的影响,也可以是导致“擦腿”不良行为的原因。
三、临床诊断
发作时双下肢内收夹紧,擦腿,两手握拳,双眼凝视,面颊潮红,头上出汗,憋气,神志清楚。多于睡前、醒后发作,每次发作约1分钟到几分钟不等,呼之可停止,大小便、血常规均正常。根据上述临床特点即可诊断。
四、治疗
1、提高认识 由于迄今许多医生对本症尚不够了解,因此防治本病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早诊断。一旦发现孩子有本病的迹象,就要及早向儿童心理专家咨询,了解此征的性质。对患儿不要流露出焦虑或紧张的情绪,更不要责骂惩罚,也不要强行制止,而要寻找原因及时治疗。
2、及时转移 当患儿将要发作或正在发作时,家长应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患儿抱起来走走,或给患儿玩具玩玩,或和患儿“逗逗乐”,或领患儿出去玩耍,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也可以在患儿两腿交叉时用手轻轻地将腿分开,并转移注意力以终止这种行为发作。
3、按时作息 晚上不要过早上床,最好让患儿感到疲倦后再上床睡觉。早晨不要赖床,在患儿醒后即唤起床,以减少发作的机会。
4、去除原因 家长要注意患儿会阴部卫生,去除各种不良刺激。还要注意给患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温暖和爱抚。如果患儿有蛲虫、湿疹等疾病,及时请医生治疗。
5、使用药物 对于病程较长,病情顽固的患儿,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剂量泰必利以维生素B1、谷维素、五味子糖浆为辅,均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6、中药滋阴清热 六味地黄丸加减加减治疗。
(2020年01月02日)
作者简介
王文亮,男,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流派传承创新共同体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儿童康复合作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擅长诊治:儿童抽动障碍、紫癜、哮喘(鼻炎)、厌食、便秘等疾病。
主持参与医学课题2项,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14篇,主编医学著作1部《儿科疾病诊疗技能与处理要点》,参与学术会议多次,全面了解本专业国内外传统医院和现代医学发展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并能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临床与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