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惹的祸

王文亮医生 发布于2019-09-14 15:24 阅读量7212

本文由王文亮原创

       积食,又称积滞,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食停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嗳气酸腐,甚至吐泻酸臭乳食或便秘,舌苔厚腻为特征。

      在门诊上经常碰到碰这样的孩子,都跟家长养护不当有关,特别是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更易罹患。如果孩子吃得过多,就会积食生内热,中医上叫“积食郁热”,老百姓叫“食火”,就是吃得过多或者营养过剩,损伤脾胃的功能,时间久了郁积就会生热化火。脾胃为后天之本,若经久不愈迁延失治,不但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还会导致出现其他脏腑的病症。

一、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很多家长不理解,脾和肺是两个器官,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这要从中医上就能解释得通了,因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所以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这时候给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的药,效果就会特别好。

二、积食与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脉经》中就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三、积食与肺炎

       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体都不是太好,这跟积食时间长有关。脾虚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阴亏虚→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更虚。

       脾虚生痰,郁热炼液为痰;而痰贯穿于小儿肺炎疾病全过程,是小儿得肺炎的重要因素。门诊上很多得肺炎的小儿,单纯治疗肺炎往往效果欠佳,但同时健运脾胃会收到好的效果。中医预防肺炎有“杜痰”的说法,为啥是这个“杜”呢?“杜”是杜绝的意思,防微杜渐。杜在哪里呢?杜绝在脾生痰后影响肺之前。

四、积食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门诊上还经常见到一些小孩子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输液,再生病再输液,反复输液,孩子身体越来越差。其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上面说过,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积食导致小孩子体表虚,也就是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五、积食与咽炎扁桃体炎

       咽喉是肺胃的门户,积食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这个门户上,小孩子就容易咽炎扁桃体发炎。所以,中医治疗的时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药以外,再给孩子用一些消积清热通下的药,病就好得快。

六、积食与便秘

       古代有本小儿方面的医书叫《幼科发挥》说:“太饱伤脾”。太饱即吃得太多,会导致腹胀、积食,就会有:太饱伤脾→脾常不足→脾胃运化不及→积滞肠腑→积久化热→积热蕴结→肠道传导失常→大便秘结不通。所以,有些家长一看孩子便秘了,给孩子吃点泻药吧!虽然当时有用,但过后更严重。您可以把积在肠道里的大便想象成船,肠道里的水少了,大便下不去,那就“增水行船”。多让孩子喝水,河(肠道)里的水多了,船自然就能起动了。如果孩子便秘比较轻,多让孩子喝水,便秘就可以解决了。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那可以吃一点消积导滞的中药,孩子便秘也很快就减轻了。

七、积食与泄泻

        泄泻就是腹泻、拉肚子。中医上说,积食常与“风寒”、“湿热”、“暑湿”之邪相兼并存,交结胃肠,脾胃气机难复升降失常,所以积食会导致泄泻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中医上有个说法叫“通因通用”,说白了就是“以通治通”。就拿积食腹泻来说吧,食滞内停,阻滞胃肠,导致腹痛泄泻,这时候不仅不能止泄,相反当消食而导滞攻下,推荡积滞,使积食去而泄自止。

八、积食与盗汗

       食滞肠胃→郁蒸化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小儿为纯阳之体,夜寐则阳入于阴,加之积热内蕴,所以晚上盗汗情况比较严重。这类孩子,用一些消积泄热的药,很快盗汗就消失了。

九、积食与贫血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从西医上说,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所以,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

十、积食与惊啼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有: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另外,还会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

十一、积食与舌苔剥脱

       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治以消食导滞、清心泻脾热的药,很快就好。

十二、积食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这时候,一方面,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容易导致荨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损伤,易感外邪。这时候内有积热,外有外邪,内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现荨麻疹等疾病。这时候,光用一些外用药肯定不行,还要加上消食和胃的药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预防护理】

1.合理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忌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生冷之物。

2.根据生长发育需求,逐渐添加辅食。

3.积滞患儿应暂时控制乳食,积滞消除后,方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4.注意病情变化,给予适当处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