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峰教授医案:中医和解法治疗肝硬化腹水

陈高峰医生 发布于2020-12-14 21:24 阅读量6965

本文由陈高峰原创

伍某某,女性,57岁,肝硬化伴腹水1年

缘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食后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身目黄染,于2019-11至某中医院住院,查上腹部CT:1.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并大量腹水。3.胆囊泥沙样结石,胆汁淤积,慢性胆囊炎。2019-11-30行予肝内胆管置管引流+胆总管支架植入术。2020-2-3复查上腹部CT:1.肝内胆管置管引流、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后改变,引流管及胆总管支架在位,支架内未见明显软组织影,肝内胆管扩张较前略有改善。3.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并大量腹水,大致同前。3.胆囊泥沙样结石,胆汁淤积,慢性胆囊炎。02-05行肝动脉腔内栓塞术(微球栓塞)+肝动脉灌注术(灌注化疗),后因黄疸加重于2020-05-28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2020年6月初患者因腹胀加重,身目黄染,伴纳差、恶心欲呕、反酸,于我院肿瘤科门诊就诊。

陈高峰教授医案:中医和解法治疗肝硬化腹水


初诊:患者神清,精神疲倦,不欲言语,身目黄染,颜色晦暗,腹胀如鼓,腹壁紧张,纳差,进食后时有恶心欲呕,反酸,口干口苦,时有胸闷心悸,乏力,双下肢明显,双下肢轻度浮肿,无发热恶寒,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睡眠一般,小便黄,大便干结难解。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查体:肝区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移动型浊音(+),肠鸣音正常。处方:柴胡30g 黄芩6g 半夏15g干姜6g 党参15g 炙甘草10g 茵陈蒿15g 白术15g 附子6g 茯苓15g 陈皮10g 醋鳖甲3g 海螵蛸12g 藏红曲3g。共7剂,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温服。


二诊:患者黄疸明显消退,神清,精神状态较前好转,胃纳明显好转,恶心呕吐缓解,无反酸,胸闷程度减轻,腹胀痛可缓解,眠可,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患者诉仍有腹部胀痛,但程度减轻,腹壁紧张度无明显改变,下肢浮肿,偶有心悸,口干口苦,仍有小便黄,大便干结。予原方基础上去茵陈蒿、海螵蛸,加阿胶10g猪苓20g桂枝10g泽泻15g(温阳利水),共10剂,日一剂,水煎400ml,两次温服。


三诊:患者精神状态好转,腹部胀满感明显缓解,轻微腹痛,胸闷心悸缓解,胃纳可,无恶心呕吐、反酸等,下肢浮肿减轻,口干口苦较前好转,胸闷心悸缓解,眠可,小便淡黄,大便可解。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续前方10剂,用法同前。


四诊时患者仍续方10剂,患者服用该方30剂后,自觉腹部松软,四肢轻快,无特殊不适,查腹部CT示腹水消退。

陈高峰教授医案:中医和解法治疗肝硬化腹水


按:肝硬化腹水是多种肝脏疾病终末期的病理变化结果,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突出表现,发生率高达7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病因多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血液循环障碍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机制为肝硬化导致肝内血管变形、阻塞,门静脉血回流受阻,血管内压增高,水份漏入腹腔形成腹水;肝内血管阻塞,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胸导管的引流能力时,引起腹水;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如心房肽、前列腺素、血管活性肽等分泌增多及活性增强,使脾脏小动脉广泛扩张,促使静脉流入量增加,同时引起小肠毛细血管压力增大和淋巴流量增加,产生钠潴留效应;肝硬化时,白蛋白合成功能明显减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促使液体从血浆中漏入腹腔,形成腹水。西医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限制盐的摄入减少水液潴留,利尿以排除部分腹水,使用血管活性药收缩血管,减少血管内组织液的丢失,补充白蛋白以升高胶体渗透压,促进水分吸收回血管,腹水量多时直接采用引流的方法。尽管这些治疗方案看起来系统规范,符合临床,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能耐受这些治疗,甚至出现更多的并发症,而从中医的角度,采用整体观念来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以恢复病人阴平阳秘的状态为目的,减少西医治疗的副反应,损邪不伤正。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以“腹大如鼓”为特征,是中医四大危重症之一。《素问·腹中论》中说:“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灵枢·水胀》篇载:“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侯也。”肝性喜调达而恶抑郁,若因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不畅,则横逆乘脾。脾为中土,主运化与斡旋气机升降之功,脾土受损,水液代谢失职,加之升降不利,浊气混于中焦,乃发为鼓胀。《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言:“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胆即足少阳胆经,少阳经枢机不利,是肝脏发病的重要的环节,《黄帝内经·素问》还说“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可见少阳经在疾病变化转归中的重要作用,故而笔者从“和解法”入手,以和解少阳为主,兼以补气健脾、利水渗湿的方法来治疗肝脏的疾病,尤其是肝癌、肝硬化、肝腹水等。《伤寒论》中少阳四大证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少阳的病的三大提纲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皆可选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柴胡、半夏、人参、炙甘草)为基础方。

陈高峰教授医案:中医和解法治疗肝硬化腹水


本案患者在少阳病的体现为:默默不语饮食、心烦喜呕、口苦,该患者本身有胆囊炎的病史,少阳病较重,故还可见阴黄之象和脾虚症状如精神疲倦、纳差等,笔者在小柴胡的基础上加用茵陈术附汤,方中含有健脾益气的六君子汤,再对症加用桑螵蛸抑制胃酸分泌,醋鳖甲活血行气、消瘤散结,藏红曲改善胃口,故而二诊时可见患者精神状态较前大好,黄疸症状也消退,胃口较前好转。但腹壁紧张度较前无明显变化,仍有肢体浮肿,偶有心悸,说明腹水仍在,水湿浸淫肌肤、上犯心阳,笔者在调整好患者精神、饮食状态后,脾胃吸收运化功能正常,机体免疫力提高,可以耐受驱邪之药,二诊在前方基础上加用五苓散温阳利水,桂枝温心阳,猪苓、泽泻利水消肿,阿胶养阴,使驱邪不伤正,利水不伤阴。三诊时患者明显感觉到腹水消退,浮肿减轻,心悸缓解,症状大缓,病情相对稳定,但是腹水非一日之积,故建议患者坚持服用该方。

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思路,读者可翻阅《三师而行—中医防治肿瘤三十年心得》,记载了大量临床医案和治疗思路,为读者提供更多临床诊疗思路,也希望广大读者对书中有异议的地方批评指正。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