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频繁哭闹、血便莫大意——小心肠套叠!

陈琦医生 发布于2025-03-10 10:01 阅读量12

本文由陈琦原创

周五下午6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外科门诊,陈琦主任刚刚耐心给一位宝宝的家长解释完宝宝的病情。

一对神情慌张的家长突然推开门抱着正在啼哭的孩子说道“大夫,大夫,我家宝宝7个月了,从昨天早上孩子就一直在哭,喂了点水就吐了,我们在下面看了大夫,大夫说孩子可能痢疾、拉肚子了,但是喂了点药,怎么都不见好转,并且大便里面还有血,陈主任,快帮我们看看我们家孩子怎么了!”孩子的母亲焦急地说道。陈主任一边询问孩子的病史,一边仔细看了看孩子,摸了摸孩子的肚子,说道:“孩子可能是肠套叠,可以先给孩子做一个彩超;如果确诊是肠套叠,就可以先做空气灌肠,如果空气灌肠成功,孩子就可免除手术的创伤、痛苦及减少花费;如果空气灌肠失败,孩子就得做手术了。”陈主任给孩子开完检查单后不久就接到了放射科打来的电话,“陈主任,这个孩子肠套叠套入的肠段特别长,空气灌肠不能复位!”陈琦主任挂掉电话后通知正在值班的鲁颂献主治医生立即为孩子准备急诊手术,手术中发现孩子的小肠及阑尾向远端套入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已达到乙状结肠;长度竟然超过50厘米,经过从远向近的耐心的手法复位,肠管还是不能全部复位,只能切除一部分肠管。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紧张而又有序的手术,陈主任脱下手术衣去给站在手术室门外焦急等待的孩子的家长解释病情,“手术比较顺利,因为套叠套入的肠管过长,经过复位,还有约20公分肠管卡得太紧、水肿、已有肠坏死迹象,为了孩子术后的安全恢复,必须得切掉坏死的肠管,这样才能保住孩子的性命。”孩子目前在我院恢复顺利。

许多孩子家长对肠套叠都有所耳闻,但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而对于身处险境的孩子来说,延误治疗是绝对需要避免的。那么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肠套叠呢?也就是说肠套叠都有哪些表现呢?

(1)阵发性哭闹: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时间大约为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等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的安静,如此反复发作,这种阵发性哭闹与肠蠕动与肠蠕动间期相一致,由于肠蠕动将套入肠段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肠套叠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剧烈的疼痛,当蠕动波过后,患儿即转为安静。需要注意的是,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死和腹膜炎后,患儿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

(2)呕吐:初为奶汁及乳块或者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

(3)腹部包块: 在两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右侧腹部摸到腊肠样,稍活动并且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侧下腹部一般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肠移动。

(4)果酱样血便: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高达80%以上,多发生在发病后的6-12小时,早者在发病后的3-4个小时后出现。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陈琦指出:肠套叠常常发生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好发于春秋季节变化的时节,男孩发病较女孩多,较胖的孩子发病多;肠套叠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出现肠套叠孩子首先的表现是剧烈哭闹,会出现血便,形容为“果酱样”大便,肠套叠很容易被误判,家长需要想到1岁以内的婴儿可能会患这种病,当孩子出现腹痛,呕吐的时候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小儿普外科黄泓玮)2016,08,28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