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三附院成功治疗一例罕见巨大骶尾部畸胎瘤患儿

陈琦医生 发布于2025-02-17 10:02 阅读量41

本文由陈琦原创

近日,郑大三附院小儿普外科为一例巨大骶尾部畸胎瘤患儿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目前患儿恢复良好。

患儿的母亲杨女士今年28岁,家住周口鹿邑县。怀孕35周在当地进行彩超检查时,发现胎儿骶尾部有一混合性包块,这让杨女士和家人非常紧张。6月1日,杨女士觉得腹胀难忍,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郑大三附院产科做进一步检查。该院产科一病区马爱琴主任为杨女士做了详细的检查,彩超显示胎儿骶尾部确有一巨大肿物,且羊水量达到255mm,远远超过正常标准。小儿普外科陈琦主任进行会诊后,建议孩子一出生就立即手术治疗,以免日后发生恶变。6月5日凌晨2:00,杨女士在我院剖宫产娩出一名3700克的男婴。患儿骶尾部瘤体巨大,超过其头部大小,患儿不能仰卧,活动起来也十分困难,他的肛门在瘤体的挤压下移位,影响正常排便。因此,患儿一出生后就立刻被转入小儿普外科。

患儿入院后,以陈琦主任为核心的医疗团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经过充分的准备,6月6日,陈主任为患儿进行了骶尾部巨大畸胎瘤切除术。面对年龄仅有1天、体重仅3700克(包括瘤体的重量)的患儿,手术难度非常大,术中的体温维持、控制失血、麻醉、对直肠和盆底肌群的保护等都是巨大的挑战。在手术室和麻醉科的全力支持下,陈琦主任医师凭借其精湛的操作技术,仅用时1小时5分钟就成功完整地将畸胎瘤切除。经过测量,肿瘤体积为15x13x14cm,重达近1000克,相当于患儿出生体重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术后,小儿普外科采用了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生命体征的支持。在经过10余天的积极治疗后,目前患儿情况平稳,很快将康复出院。

据陈主任介绍, 畸胎瘤多为良性,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恶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畸胎瘤多见于骶尾部,纵隔、腹膜后、性腺部位,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儿,女性为多。 这种新生儿畸胎瘤较为多见,最好出生后立即手术,一些畸胎瘤如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恶变的可能。因此他提醒广大育龄妇女要做好孕前检查,怀孕后按时围保、定期检查,如果有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孩子出生后及时手术,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通讯员 华小亚)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