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11月的秋天,窗外是瑟瑟的秋风,窗内是处处流露的温情。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普外科医生团队在手术室和麻醉科的配合下,在短短10天内相继成功为两名出生不足48小时的新生儿实施了新生儿胸腔镜下食管闭锁成形术。这一手术方式为食管闭锁患儿带来了福音。
小七(化名)以出生后即出现呕吐淡红色液体为主诉入院,上消化道造影显示为先天性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心脏彩超显示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黄华医生团队为小七手术过程
另一患儿小欣(化名)以出生后每日呛咳20-30次为主诉入院,上消化道造影显示为食管闭锁Ⅲ型,合并气管食管瘘,心脏彩超显示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曹振杰医生团队为小欣手术过程
先天性食管闭锁系胚胎期食管发育过程中食管和气管间的分隔发育不全所致,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新生儿期消化系统发育畸形,其中90%以上的患儿合并有气管食管瘘。两名患儿均患有食管闭锁Ⅲ型合并食管气管瘘,并存在房间隔缺损。单纯的开胸手术治疗此病有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长、术后第一次经口喂养时间长等缺点。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能够明显减少胸廓畸形的发生,且暴露术野清晰,手术创口小,伤口较为美观,肺部并发症率低。
小儿普外科医生团队在主任陈琦的带领下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两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最终相继成功为两名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实施了胸腔镜下食管闭锁成行术。
手术的成功也离不开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术前,在麻醉科主任姜丽华的指导下,麻醉科总住院医师刘博对患儿进行了细致的访视,制订了详细的麻醉计划,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手术室护士长王立新要求手术室护士提前准备好所有物品,积极做好术中腔镜转开胸的准备。由于患儿为新生儿,身体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为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手术室护士为患儿准备加温水毯置于患儿身下,下肢用充气加温装置覆盖以达到双重保温的效果。由于担心手术时间长给患儿带来的体位压迫,巡回护士用医用护理棉垫包裹患儿可能会压迫的皮肤,并在手术中每隔20分钟查看患儿情况。为更准确地了解患儿术中心肌收缩能力,麻醉医生时刻监测患儿有创动脉血压,术中麻醉医生为患儿采用适当的通气方式,加强呼吸道管理,必要时手控呼吸膨肺,改善患儿氧和并预防肺不张的发生。由于手术耗时较长、风险较高,为避免妨碍手术中医生操作,动脉置管监测动脉压时手术室工作人员尽量选择在双下肢置管,同时为患儿留置导尿以便随时监测患儿出入水量。最后,手术成功结束后他们为患儿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带气管插管送入NICU。
两例手术的成功显示了小儿普外科在胸腔镜的辅助下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多了一种选择。陈琦主任带领的小儿普外科团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手麻部全体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手术,为手术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美”,在省妇幼人的心里,始终坚守的是“悬壶济世”的信条,以心为灯,愿做生命的守护天使。
文图:手术部 靳艳丽 秦鸽
编辑:尚睿
审核:胡素君 华小亚
郑大三附院(省妇幼)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康复前街7号
地铁出行:到医学院站B口出,沿大学路步行到康复后街左转走到康复中街右转,见到第一个郑大三附院通道右转前行即到。
公交线路:坐201、217路车到省妇幼保健院下车即到。坐B12、101、102、4、60、38、35、68、82、9、58、900路车到京广路口下车,沿康复中街往南300米即到。
院区布局:①号楼门诊大楼、②号楼病房楼、③号楼妇产科病房大楼、⑤号楼蓓蕾楼、⑥号楼健功楼、⑦号楼博爱楼、⑧号楼核磁楼、⑨号楼睿智楼、⑩号楼生殖医学楼、⑪号楼康复楼。
㉑号楼生殖医学大楼、㉒号楼儿童康复病房楼、㉓号楼儿童康复训练楼、㉕号楼教学楼、㉖号楼科研楼、㉗号楼营养餐厅/会议中心。(㉑—㉗号楼楼号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