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梨状肌/梨状肌下坐骨神经穿刺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5-07-02 19:49 阅读量74

本文由焦睿原创

1. 解剖  梨状肌呈锥体形,起源于S2~S4 骶椎前表面和骶髂关节囊,向外侧经坐骨大孔后延续为肌腱部分,止于股骨大转子后上方。梨状肌主要功能为外展和外旋股骨,受S1 和S2 前支支配,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神经和臀血管由梨状肌深面穿出。梨状肌或坐骨神经的异常通常导致坐骨神经在梨状肌的肌腱部分和骨盆之间发生卡压而引起坐骨神经痛,其中较小的分支更容易受到肥厚肌肉的压迫。

2. 适应证  梨状肌综合征。

3. 超声解剖与方法

(1) 患者体位俯卧位,垫枕置于骨盆下方或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向上,稍屈髋。

(2) 探头选择低频凸阵探头。

(3) 超声扫查将探头呈内上外下置于骶髂关节远端(梨状肌长轴)进行扫查。由浅至深可以依次辨认皮下脂肪、臀大肌、位于内侧骶骨和外侧髂骨之间的梨状肌、坐骨神经和臀下动静脉等,梨状肌与其深面的坐骨神经即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靶点。将大腿作被动内旋或外旋运动时,因梨状肌附着在股骨大转子,可在超声影像中看到梨状肌滑动,而浅层臀大肌则无滑动,可进一步辨认梨状肌。

(4) 进针路径采用平面内进针技术,由外向内向梨状肌肌腹或/和其深面的坐骨神经周围,推注少量药液或生理盐水无阻力,实时超声显示药液向梨状肌肌腹或/和其深面的坐骨神经周围扩散,随后注入全量药液。

(5) 注意事项坐骨神经在出梨状肌时可能存在解剖变异,一些神经分支(腓总神经)可穿梨状肌而出,应在进针前反复扫查坐骨神经出梨状肌的走行,明确靶点区无神经结构后轻柔进针,最大程度避免穿刺直接损伤神经,上孖肌、闭孔内肌和下孖肌也止于股骨大转子区,为梨状肌下肌群,容易与梨状肌混淆,将患侧大腿作被动内旋或外旋运动可进一步明确梨状肌。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