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建议每日采用蘸有 0.9%氯化钠溶液的棉签清洁周围皮肤,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无刺激性的0.9%氯化钠溶液行针道周围皮肤护理。
3. 如果皮肤存在牛皮癣或湿疹等皮肤反应,应使用 0.9%氯化钠溶液清洗。
4. Ilizarov 外固定器针部位护理中黏附结痂的保留显著降低了针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建议结痂处没有明显渗液无需将其去除。
5. 建议术后 48~72 h 对稳定的销钉每周进行 1 次销钉护理,对于未感染的针头部位,支持每周针眼部位护理,如果针眼部位出现机械松动或肿胀、渗液浑浊、疼痛或皮肤红肿,应增加针位护理的频率。
6. 氯己定溶液对于针道部位护理可能是最有效的消毒溶液,使用氯己定溶液阳性培养物明显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生频率降低,抗生素使用天数减少。
7. 洗必泰酒精和聚维酮碘溶液在预防外固定针部位感染同样有效,聚维酮碘价格较便宜,但容易产生过敏反应,润肤清洁针位护理方案表现敏感性较少;若皮肤表现敏感性,推荐用 0.9%氯化钠溶液清洁针道部位,0.9%氯化钠溶液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可以起到清洁针道分泌物的作用。
8. 如果怀疑感染或敷料已饱和(100%),应更频繁地清洗和包扎针的位置,建议敷料在渗出液浸透后应立即更换。
9. 建议使用干燥、无菌的敷料并每周更换 1 次。推荐固定敷料时需给予针道周围皮肤一定的压力
10. 建议护士在患者和家属离开医院之前,提供现场护理的书面说明,感染的早期迹象和针松脱的书面描述以及如何联系医院骨科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