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自我容量监测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5-03-02 17:09 阅读量243

本文由焦睿原创

1. 通过居家自我容量监测,帮助患者早期识别容量相关危险因素,明确病情变化,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减少再入院率,提升 CHF 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

2. 监测呼吸,观察有无新发或逐渐加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静息呼吸困难,可早期识别肺淤血的发生。

3. 监测血压及心率,状态平稳的 CHF 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 130/80 mmHg(1mmHg=0.133kPa)以下,心率控制在每分钟 60~100 次,注意观察有无明显心率波动,如静息心率增加≥ 15 次 /min[11-13,22-24,26-28,30-35],可早期识别神经体液失衡。

4. 监测尿量,保持出入量平衡,观察有无尿量减少、夜尿症。提示液体过量潴留,常为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前的早期表现。

5. 监测水肿,每日监测水肿消长情况,尤其是踝、小腿、大腿、腰、腹等部位,正确描述水肿部位及水肿程度,观察有无新出现或逐渐加重的凹陷性水肿。使用软卷尺测量踝围或小腿围,并记录测量结果进行纵向对比,可及早发现右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体循环淤血。

6. 监测睡眠,观察白天有无嗜睡,夜间有无因呼吸困难导致的睡眠障碍、被迫加高枕头。

7. 监测体重,每天固定时间(晨起排便后、进食前)穿相同衣物准确测量体重并记录。观察有无短期内体重明显、持续增加,如 3 d 内增加 2 kg 以上。CHF 患者液体潴留通常表现为体重增加。建议使用容易操作、便于站立、刻度较大、容易读数、容易“归零”的秤,例如电子秤。

8. 监测有无新发或逐渐加重的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运动耐量降低,提示液体潴留。

9. 监测有无胃肠道症状,观察有无新发现或逐渐加重的食欲下降、腹胀、纳差等消化道表现。

10. 监测有无新发或逐渐加重的合并症症状,如心律失常相关的心悸、黑曚、晕厥、抽搐;心肌缺血相关的胸闷胸痛、气急气短;感染相关的咳嗽咳痰、体温升高;以及非典型的厌食症等。

11. 监测有无颈静脉怒张的发生,即患者取 30~45°半卧位时有无出现颈外静脉充盈高度超过正常水平。CHF 患者血容量过多时中心静脉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受阻时出现颈外静脉异常充盈扩张,应及时加强容量管理。

12. 监测液体摄入量,液体摄入量应根据自身状态以及周围环境而定。轻中度 CHF 患者无须常规限制液体;重度 CHF 者应严格限水(每天< 2 L);在炎热潮湿的天气或液体流失(如大汗淋漓、呕吐等)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液体摄入。

13. 监测钠盐摄入量,避免钠盐摄入过多。轻度 CHF 或稳定期的患者无须严格限制钠摄入,心功能Ⅲ~Ⅳ级患者需中度限钠(每天< 3 g),难治性终末期 CHF 或容量超负荷的患者需严格限钠(每天<2 g)。

14. 监测常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尿量、血压变化、口渴状况、低钾相关肌无力以及心律失常等。

15. 监测精神行为症状,注意有无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焦虑、抑郁、精神错乱、低钠相关的淡漠等。

16. 监测有无容量不足的表现,如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凹陷等[13,33,35]。提示过度限制液体入量或利尿增加液体排出。

17. CHF 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知晓如何进行自我容量监测与异常情况应对,包括学会重点识别容量异常的症状及体征,并根据病情变化做出应对。

18. 采用反向教学法、角色扮演等方法开展教育,以增强患者的理解与记忆。

19. CHF 患者的健康教育贯穿慢性 CHF 管理的全周期。

20. 以家庭为基础,家庭照护者主动参与并协助患者的家庭容量监测与管理。

21. 通过远程监测协助患者达到监测目标,包括使用可穿戴设备、植入式设备、结构化电话支持等多种方式。

22. 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管理,指导、协助 CHF 患者进行居家自我容量监测。

23. 优化、完善随访制度,根据医疗条件、患者意愿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选择合适的随访方式,如门诊随访、社区访视、电话随访等,定期评价 CHF 患者自我监测能力与效果。

24. CHF 患者 1~2 个月内进行 1 次门诊随访,最长随访间隔不超过 6 个月。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