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禁忌证评估:广泛溶骨性骨转移、不稳定性骨溶解、严重急性感染、严重心肺损伤、体力活动限制、脊髓受压高风险、活动性出血、血小板计数<10×109/L[15,20,22,27-29]
3. 常规医学评估: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史、治疗史、用药史、BMI、生命体征。
4. 运动能力评估:心肺功能、有氧运动能力、肢体功能、关节活动范围、肌力。
5. 风险评估:周围神经病变者进行稳态和步态评估,骨损伤患者进行骨密度评估、跌倒风险评估和辅助设备需求评估。
6. 常见评估工具:6-MWT 评估心肺功能、VO2峰值评估有氧运动能力、Quick-DASH 量表评估上肢功能、LEFS评估下肢功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估患者生命质量。
7. 由专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和康复运动保健师等组成多学科团队制订运动方案。
8. 根据患者偏好、健康状况和身体活动能力制定个性化、具体可行、循序渐进的运动方案。
9. 多学科团队成员之间应及时沟通,根据患者状态及时调整方案,保证患者安全[25,28]
10. 运动遵循 SMART 目标原则,即具体的(S)、可测量的(M)、可实现的(A)、现实的(R)、有时间限制的(T)。
11. 严禁扭转、俯身前屈、推拉和举重等任何可能导致或加重骨性病变、出现椎体骨折的运动内容。
12. 在诱导化疗阶段,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个人资源及医疗条件,为患者选择不同方式和强度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如步行、固定自行车)、感觉运动训练(如平衡训练),运动强度为低到中等。
13. 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阶段,患者可进行强度为 40%MIP 的横膈膜呼吸训练、RPE12~15 分的 ADL 训练、50%~70%HRR 的有氧训练(如步行、固定自行车)、力量训练(如肱二头肌屈曲与伸展、肱三头肌屈曲与伸展和膝关节屈曲与伸展,弹力带阻力可由 5~9 磅逐步增加至 9~15 磅),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循序渐进。
14. 在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患者可进行强度为 50%~80%HRmax 的有氧训练(如步行、固定自行车)、60%~80%1RM 的力量训练(如肱二头肌卷曲、肱三头肌伸展、座椅站立和腘绳肌强化训练)。
15. 诱导化疗阶段的患者每周可进行 4 次有氧运动,10~30 min/次;感觉运动训练 2 次/周,每次练习 3 组,每组之间休息 20 s。
16.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阶段:患者每周可进行 5~7 次的呼吸训练,10~30 min/次;ADL 训练 2~7 次/周,20~30 min/次;有氧训练 3~5 次/周,10~30 min/次;力量训练 3 次/周,每次 2 组,每组 8 次。
17. 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此阶段运动时间无固定要求,当患者 RPE 评分为感觉疲劳时则停止运动,运动频率为 3 次/周。
18. 运动开始前应进行 5~10 min 的热身运动;运动结束后应进行至少 5 min 的冷却运动。19. 运动期间若感到头晕、呼吸短促或疼痛,应立即停止锻炼[17]
20. 对于已存在骨折或骨折高风险的患者,应避免受累部位的活动和强化训练。
21. 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应做好个人防护,运动设备定期消毒,可以选择在病房、家中进行运动,避免前往病区走廊、健身房等场所。
22. 对于近期临床状态不佳的患者,即出现收缩压>160 mmHg、收缩压<90 mmHg、体温≥38 ℃、血氧<90%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出血、头晕等情况时,建议只进行呼吸训练并鼓励进行日常活动。
23. 对于血小板计数<40×109/L 的患者,若近期无出血史和出血迹象,可以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结合患者身体状况选择进行低到中等强度的活动,包括床上 AROM/AAROM 内的训练、基本的 ADL 训练,呼吸训练、步行、力量训练等。
24. 建议通过强化患者运动意识,加强对患者的运动监督以提高运动依从性。
25. 住院期间定期进行面对面指导;居家期间定期通过电话、网络或线下会议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指导与随访。
26. 建议借助宣传手册、音频以及互联网等媒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