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运动评估与运动训练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5-02-09 19:17 阅读量96

本文由焦睿原创

1. 医生具备心血管专科知识,负责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运动处方,把控心血管和运动风险

2. 护士应接受 3 个月以上运动干预培训,根据运动处方监测并监督训练执行情况,并开展健康教育。

3. 参与运动评估与指导的医生、护士、运动科学专业人员或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掌握运动训练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身心健康的益处,运动训练的评估与具体实施。

4. 病史评估和体格检查:了解患儿潜在先天性心脏病缺陷,初步评估患儿是否具有限制活动强度和增加活动风险的因素,如心绞痛、呼吸困难、晕厥、发绀、心律失常等。

5. 心肺运动试验或跑步机运动测试可用于评估患儿的最大运动耐力,可直接得到各项肺功能和气体交换指标(最大摄氧量、无氧阈等)。

6. 如不具备进行心肺运动测试条件者,6 min 步行试验也可用于评估患儿的日常活动水平。

7. 大龄儿童体力活动问卷和青少年体力活动问卷可了解患儿 1 周内的活动史,评估患儿运动状况和运动偏好。

8. 主观运动等级强度量表可评估患儿的主观运动能力,判定运动强度。

9. 推荐使用加速度计、计步器、可穿戴式运动追踪器。加速度计反映患儿进行中度至剧烈运动的每日分钟数。计步器记录每天总步数。可穿戴式运动追踪器持续监测心率,并进行远程监控获得身体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直接生理指标。

10. 运动训练可根据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制订训练方案。

11. 运动训练处方应遵循 FITT(Frequency,Intensity,Time,Type)原则,包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类型 4 个方面。

12. 推荐运动训练周期为 12 周,训练内容应将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

13. 一般患儿有氧训练每天至少累计达到 60 min,每周至少 3 d,逐渐增至 5 ~ 7 d/周,运动强度为中、高强度,运动类型为跑步、跳跃、骑自行车、游泳、跳舞、跳绳、健美操等。14. 一般患儿力量训练每天至少累计达到 30 min,每周至少 3 d,1 ~ 2 组/d,重复 8 ~ 15 次,运动强度不受限,运动类型为俯卧撑、仰卧起坐、下蹲、哑铃、弹力带、举重、武术、攀岩等。

15. 限制久坐性活动,如玩手机、平板,看电视等,>5 岁患儿每日屏幕时间应限制在 2 h 内。16. 对于没有残留后遗症成功修复的患儿(例如无心室功能障碍、正常肺动脉压、无主动脉扩张、无心律失常),每日运动训练目标与一般患儿相同。

17. 对于心室功能障碍、肺动脉压力升高、右或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或主动脉扩张的患儿,根据异常心脏状况的严重程度,每日强度应降低到中等或低水平。

18. 对于遗传性心肌病,长 QT 间期综合征和其他先天性离子通道病,部分心律不齐以及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患儿应限制活动。

19.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或植入装置(如起搏器)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避免直击胸部的运动(如拳击、橄榄球等)。

20. 医生根据患儿活动量和身体状况对运动处方进行动态调整。

21. 护理人员定期随访患儿的运动执行情况,反馈运动效果。

22. 建议患儿每 3 ~ 5 年进行 1 次心肺运动测试。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