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居家运动管理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5-01-03 09:58 阅读量178

本文由焦睿原创

1. 遵循多学科合作模式,成立居家运动管理小组,满足患者多方面需求,强调全程化管理和自我管理

2. 鼓励患者及其照顾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居家运动目标,积极参与居家运动计划的实施。

3. 三方应保持开放持续性沟通,医护应坦诚病情信息,必要时给予个体化的交流,注重沟通技巧。

4. 居家运动可减缓运动症状进展,改善力量、耐力、平衡、移动能力、行走能力、灵活性和柔韧性。

5. 居家运动可改善疼痛、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6. 总体目标:最大限度提高运动质量、功能独立性和一般健康,并尽量减少继发性并发症,支持自我管理并优化安全性。

7. 帕金森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H-Y 1 期运动目标:自我管理支持、防止不活动、防止害怕移动或跌倒、提高体力、减轻疼痛、减少活动限制。

8. H-Y 2~3 期运动目标:除以上,保持或改进活动,特别是转移、平衡、手活动、步态。

9. 尽量减少坐着、躺着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加站立和行走时间,增加日常身体活动。

10. 定期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压力,以轻松的方式运动。

11. 照顾者应积极参与并配合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居家运动,实时监测,提供患者运动过程中的额外信息,并保障患者安全。

12. 建议每 6~12 个月进行病情进展及运动功能评估,评估应在服药 45~60 min 后、药物效果良好时进行,评估前热身 5~10 min,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障安全。

13. 有症状波动者应分别在“开期”和“关期”状态下评估。

14. 对患者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功能障碍类型及程度、跌倒史、用药史、生命体征、心理状态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15. 定期对照顾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缓解其负性情绪。

16. 评估家庭环境,为患者营造安全、可行的居家运动环境。

17. 评估有效的社区服务和资源,包括支持团体、自我管理课程、志愿者和社区活动等。

18.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锻炼,以适当的强度定期进行锻炼。

19.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及功能障碍类型和程度,考虑患者的兴趣,制定个体化居家运动目标和针对性运动处方,并确定优先次序,制定结构化的日或周运动计划。

20. 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运动效果,运动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21. 对于跌倒高危患者需谨慎选择居家运动方式。

22. 放松训练常用深呼吸法和想象放松法,或进行有节奏的躯干旋转和推拿按摩等方法改善僵硬的肌群。

23. 体力训练包含耐力、肌力、抗阻和关节活动能力的训练。

24. 平衡训练是从一个动作转向另一个动作,保持姿势,通过身体配合延迟调整。

25. 步态训练重点在于矫正躯干前倾姿势,改善慌张步态和步态冻结;建议行走时抬头挺胸,足跟先着地;可原地高抬腿踏步和双上肢摆臂训练,改善上下肢协调性;可通过增大步幅、增快步速、跨越障碍物等方法调整步态训练难度;可应用外部的视觉和听觉诱导策略引导患者重建步行模式。

26. 转移训练包括床上翻身和平移、床边坐起、坐位起立和床椅转移等训练。

27. 手功能活动训练重点进行够取、抓握和操控物体训练,提高活动的速度、稳定性、协调性和准确性。

28. 柔韧性训练是要进行躯干、颈部和脊柱肌肉组织的静态拉伸。

29. 疾病早期应鼓励患者进行双重任务训练,提高同时执行双重或若干任务的技能。

30. 心理提示策略训练可将患者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于当前任务,以改善运动表现

31. 可通过对患者的视觉、听觉、本体觉或触觉等进行外部提示,帮助患者启动运动或促使运动继续进行。

32. 认知运动策略训练是将复杂运动分解成多个简单步骤,让患者集中注意力按顺序逐步完成这些动作,以改善复杂动作的执行困难,尤其是转移能力。

33. 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或工具,改善患者平衡性、移动性和步态。

34. 在身体适应和安全的前提下,抗阻运动应从中强度开始,逐步增加阻力、提高速度、增加重复次数。

35. 有氧运动应以中高强度运动为目标,应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运动处方功效不足。

36. 牵伸时应尽可能伸展、弯曲或旋转至身体可承受的最大程度并做短时间的保持,以达到牵伸效果。

37. 患者应在一天状态较好的“开”期锻炼体能和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在功能受限的“关”期运用和实践已掌握的运动策略和技能以改善活动受限。

38. 每次训练 30~60 min 为宜,1~2 次 /d。如果难以坚持 30 min,可分 3 次,每次 10 min。每周应完成150~300 min 的中强度有氧运动。

39. 提供辅助器具、适应性工具和环境改造弥补患者认知和运动方面的困难,提高完成各种运动任务的质量。

40. 将患者和照顾者与其社区等社会相关支持来源联系起来,包括区域的、网络的或其他卫生系统相关的支持。

41. 向患者及其照顾者解释运动中感到疲劳和出汗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恶心、胸闷或胸痛、呼吸困难、严重疲劳、头晕或眩晕、心悸、冷汗、监测收缩压降低超过 10 mmHg 时,均须立刻终止运动,寻求医疗救助。

42. 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43. 可督促患者通过运动日记自我管理。

44. 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电子支持设备对患者进行指导、监督、反馈。

45. 患者应规律接受门诊随访,必要时基于患者实际需求,提供上门随访。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