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冷疗应用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4-12-26 11:00 阅读量48

本文由焦睿原创

1. 冷疗实施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冷疗的目的与方法等,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2. 科学全面的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皮肤损伤或有无对寒冷、芒硝等过敏的情况。

3. 全面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冷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邀请患者自查冷疗过程中的不适症状,共同做好医疗安全工作。

4. 冷疗实施期间,定时观察肢体感觉、活动范围、皮肤颜色等;更换敷料期间,查看手术

区域是否存在潜在的寒冷引起的局部改变,特别是有无冻伤、神经麻痹、伤口愈合受阻、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的迹象。

5. 观察包裹冰袋的棉布是否干燥,防止冷凝水渗漏污染伤口。

6. 提前制定冷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冷疗相关不良事件,立即终止冷疗并做好相关后续医疗和护理工作,将患者损伤降至最低。

7. 传统冷疗工具包含碎冰袋、凝胶袋、冰囊、化学制冷袋等,新型冷疗工具包含各类计算机辅助的连续冷疗设备,例如 cTreatment、Zamar。

8. 计算机辅助冷疗设备(cTreatment、Zamar)的优点低过敏性、防反流设计、确保最大的接触面;长时间保持恒温;可自动设置需要的温度等。

9. 计算机辅助设备冷疗(术后即刻持续冷疗,时间为 6 h,温度为 6 ℃;术后第 1 天, 3 次 /d,每次 4 h,温度为8 ℃;术后第2~7天,3次/d ,每次2 h(当日上午),温度为8 ℃, 下午时间未限制,温度为8 ℃,晚上2 h,温度为10 ℃)较常规护理(术后未冷疗)在术后第1周减轻疼痛和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方面效果更佳。

10. 计算机辅助设备冷疗,组 1(术后即刻冷疗时间为 6 h,温度为 10 ℃,当晚 4 h,温度为 10 ℃,术后第 1天分别为上午 2 h,温度为 10 ℃,下午 2 h,温度为 10 ℃,晚上 4 h,温度为 12 ℃,允许夜间急性疼痛时接受 12 ℃的冷疗,时间未限制,冷疗重复至术后第 7 天)较组 2(冷疗温度为 21 ℃,其余设置和组 1 相同)可减少患者术后第 4 天阿片类药物使用量。

11. 术后 6~72 h 将芒硝包放置碎冰袋下冷疗(每隔 12 小时更换),较碎冰袋冷疗(每隔 12 小时更换)在减轻肿胀、消除疼痛、降低 C 反应蛋白、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更佳。

12. 术后持续冷疗(术后即刻冰袋冷疗 24 h,冰袋每 3~4 h 或融化后更换)较术后间断冷疗(术后即刻冰袋冷疗,术后 3 d 内为 1 日 2 次,时间为 30 min)在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和初次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更优。

13. 计算机辅助设备冷疗(术前 1 d 持续冷疗≥ 1 h;术后即刻持续冷疗 6 h,晚上冷疗≤ 4 h;术后第 1~6 天,1 日 3 次,冷疗时间为 2、2、≤ 4 h)较传统冷疗(冰袋冷疗,1 日 3 次,每次 30 min)在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更佳。

14. 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例如: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牵伸运动、负重训练等)后可给予 10~15 min 冰敷。

15. 冷疗可以适当延长至术后 2 周以减轻术后疼痛反应,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术后关节肿胀,减少术后出血,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