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所有颈椎损伤的高风险患者(包括患者完全或部分抛出车外,同一车厢内的乘客死亡,乘客车厢顶部被撞入 12 英寸和/或其他部位被撞入 18 英寸,跳水损伤、晾衣绳机制或者涉及轴向载荷生物力学的损伤)都需要颈椎固定。
3. 排除颈椎损伤高风险因素患者,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使用 NEXUS 低风险原则或加拿大 C 型脊柱规则评估是否进行颈椎固定。
4. 患者存在提示脊柱损伤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感觉异常、麻木或肌无力)或颈痛,应限制脊柱活动,佩戴颈托。
5. 存在潜在脊柱损伤的患者(如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严重创伤、意识不清或精神状态改变)应维持颈椎固定,直至使用经过验证的评估工具或合适的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排除不稳定性颈椎损伤。
6. 颈部刺伤、切割伤、枪伤等不伴随颈椎损伤的单一性颈部穿透伤患者,不常规使用颈椎固定。
7. 颈部穿透伤患者在有神经功能障碍或不能进行适当的体格检查(如意识丧失患者),并且损伤机制提示可能存在脊髓或脊柱损伤时,需要颈椎固定。
8. 颈部穿透伤因出血出现呼吸困难且需要颈椎固定患者,则优选可以持续观察颈部的有开口的颈托。
9. 对于清醒,没有神经系统障碍或脊髓损伤的创伤患者,没有颈部疼痛和压痛,CT 报告阴性的,可以去除颈托。
10. 对于 CT 阴性、四肢活动阴性意识障碍患者,持续佩戴颈托直至 MRI 报告(24 h 内完成)阴性。
11. 头盔摘除法:一位救援者位于患者头端,手掌各置于头盔的两侧,手指置于下颌部以防止头部移动。第二位救援者位于患者侧方,解开头盔带,一手扶下颌角,另 1 手扶枕颈部,紧贴头盔下缘。第二位救援者负责保持轴线制动后,第 1 位救援者逐渐将头盔取至一半,另一位救援人员也随之滑动双手,从后颈部紧贴头盔下缘移至枕部,防止患者头部后仰,然后完全取下头盔,固定颈椎。
12. 可以使用颈托、捆绑带、胶带和固定块等维持颈椎和脊柱固定
13. 制订程序以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受过适当培训的人员来协助患者转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不稳定脊柱损伤意外移位的风险。
14. 高位颈髓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状态、监测动脉氧合作用和体温。
15. 对疑似脊柱损伤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保持轴线稳定。
16. 高位颈髓损伤建立高级气道患者使用二氧化碳监测可有效监测呼吸状态。
17. 到达医院后,颈椎损伤患者可以 不再使用背板,仅使用硬质颈托和加垫的移动病床,患者可取仰卧位或半Fowler 位(床头抬高 30°)。
18. 患者到达医院应尽早更换一片式 C 型颈托或临时硬质颈托为长期颈托。
19. 背板和颈托的使用可能引起压疮、呼吸功能受损和检查结果改变等并发症,患者到达医院后应尽快撤掉创伤患者的背板,以预防潜在的并发症。
20. 佩戴颈托时使用衬垫。
21.每 24 小时更换 1 次患者颈托衬垫。
22. 每 2~4 小时更换 1 次患者卧位。
23. 每 4~8 小时检查皮肤状况调整患者衣领位置。
24. 将颈椎恢复到解剖学位置并转移患者时,使用轻度至中度牵引。
25. 在医院可监测环境中,使用 150 磅颈椎牵引来减少不稳定的脊柱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