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4-11-27 17:58 阅读量183

本文由焦睿原创

适应证

1. 正中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手术麻醉(从手部到肘上);

2. 作为臂丛神经阻滞的补充;

3. 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疼痛,例如带状疱疹神经痛、癌症疼痛,拇指、食指、中指的骨折;

4. 单独治疗腕管综合征;

5. 作为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补充;

6. 其他不常见类型的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例如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和旋前圆肌综合征。

禁忌证

1. 穿刺部位肿瘤、畸形、骨折、血肿;

2. 穿刺部位解剖位置不清;

3.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4. 穿刺局部感染或全身严重感染;

5. 对操作不理解、不合作或精神异常者;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1. 利多卡因(lidocaine) 常用剂量为 5~7 ml,浓度为 1%,注射后 3~5 min 起效,

一般维持 45~60 min。

2. 布 比 卡 因(bupivacaine) 注 射 后 5~10 min起 效 ,维 持 时 间 5~6 h,常 用 浓 度 为 0.125%~0.15%,一般不超过 0.25%,总量为 5~7 ml。

3. 罗哌卡因(ropivacaine) 起效时间为 10 min,维持时间为 4~5 h,感觉神经纤维阻滞效果优于运动神经纤维,常用浓度为 0.2%,总量 5~7 ml。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

1. 地塞米松 非颗粒型糖皮质激素,常用剂量为 5 mg(5 mg/ml)。

2. 曲安奈德 颗粒型糖皮质激素,常用剂量为每次 5~10 mg,2 周之后可以再治疗 1 次。

3. 甲泼尼龙 甲泼尼龙为水溶性制剂,对组织刺激小,但经紫外线或荧光照射后易分解,配置后应注意避光保存。甲泼尼龙首次注射推荐 80 mg,后续剂量减半。

4. 复 方 倍 他 米 松 禁用于静脉注射。 0.25~0.5 ml。

5. 地塞米松棕榈酯 为地塞米松的长效乳状制剂,1 ml含地塞米松 2.5 mg,常用剂量为 4 mg/次。

富血小板血浆

PRP 注射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其对神经修复的作用被证明,且其短期疗效优于糖皮质激素注射。

臭氧

具有杀菌、抗炎、止痛、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改善血液循环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常用剂量为 4 ml,浓度为 25 mg/L。

永久性神经损毁药物

无 水 乙 醇、酚 甘 油等,主要用于顽固性疼痛的治疗。

射频技术

1. 标准射频技术又称为射频热凝术,治疗区域温度超过 60 ℃可破坏传导痛温觉的神经纤维,高于 85 ℃则无选择地破坏所有神经纤维。

2. 脉冲射频技术,控制电极的最高温度≤42 ℃。脉冲射频治疗最突出的优点是不会产生神经损伤,它能够在不产生任何神经损伤的情况下治疗顽固性神经痛。

超声引导下水分离

仅用于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疼痛。

轻微并发症

1. 针刺相关反应 注射部位疼痛、皮疹和瘀斑。一般持续数日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如疼痛持续 3周以上,应特别警惕有无神经损伤。

2. 注射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 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皮肤色素脱失、激素性红。

严重并发症

1. 神经损伤 表现为注射局麻药物之后立即出现的剧烈疼痛,发生在局麻药物发挥药效之前,此时应特别警惕,超声引导下注射可以降低神经内注射事件发生率。

2. 肌腱断裂 多次注射、单次注射剂量过大的糖皮质激素药物会增加肌腱断裂的发生率, 肌 腱 断 裂 发 生 率 较 低。

3. 术后感染 。

4. 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治疗目标与疗程

缓解各种原因所致正中神经卡压出现疼痛的患者。治疗频率为每 2~4 周 1 次,当使用糖皮质激素时由于激素的不良反应,治疗频率1 个月 1 次为佳。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