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经分支及易卡压部位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4-11-17 19:24 阅读量525

本文由焦睿原创

分支

上臂部 :旋前圆肌肌支、肱动脉血管支、关节支。正中神经还会在肘上发出关节支进入肱尺关节和桡尺近端关节。

肘部:旋前圆肌肌支、桡侧腕屈肌肌支、掌长肌肌支、指浅屈肌肌支、关节支。正中神经在肘窝处发出分支支配肱骨内上髁肌肉,以及尺侧腕屈肌和旋前圆肌,并向肘部发出关节支。

前臂部: 骨间前神经、掌侧皮支。骨间前神经,发出分支支配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发出关节支支配桡腕关节。掌侧皮支距手腕约 5 cm 处发出,走行于掌长肌和桡侧腕屈肌之间,并发出分支支配此两肌,穿过屈肌支持带,支配手掌中段近端区和大鱼际区的皮肤感觉。

手部 :正中神经出腕管后,分成内侧支和外侧支两个分支,并在屈肌支持带远端分出一条掌侧返支。内侧支分为指掌侧总神经,进一步分成食指尺侧、中指尺桡侧和环指桡侧指掌侧固有神经,支配对应皮肤感觉,中指尺侧指掌侧固有神经发出肌支支配中指蚓状肌。外侧支分出拇指尺侧指掌侧固有神经、食指桡侧固有神经,支配对应区域感觉,食指桡侧固有神经发出肌支支配食指蚓状肌。掌侧返支发出 1、2 指指掌侧固有神经,收集相应皮肤的感觉,并发出肌支支配拇短展肌、拇对掌肌和拇短屈肌浅头。

正中神经卡压部位

腕管综合征

腕管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围成,内含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腱及其滑膜鞘。腕管综合征是表现为拇指、食指和中指皮肤感觉区的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疼痛,但麻木、针刺样疼痛等异常感觉较为少见。有时会延伸至前臂及上臂部;最后相应皮肤感觉

消失,大鱼际肌出现失神经性肌肉萎缩。

腕管综合征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女性、超重、关节炎、糖尿病等。水肿、肌腱感染、解剖结构异常(正中神经走行或分支异常、腕管内存在神经纤维瘤等异常结构)等。

可 通 过 波 士 顿 腕 管 问 卷( BCTQ)进行评估。腕管综合征的特异性体格检查有 Tinel's 试验和 Phalen's 试验阳性提示腕管综合征存在。肌电图、手部超声和 MRI都可以有效辅助诊断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和环指潜伏期与尺神经的差距增大。显示局灶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神经受到卡压。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需测量正中神经通过旋前方肌近端、腕管入口近端、隧道入口和隧道出口这 4 个位置的横截面积,任何部位最大横截面积≥12 mm2均可诊断为腕管综合征。MRI 是测量腕管内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最准确的方法,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增加值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且不会受到检察人员技术水平的干扰。

旋前圆肌综合征

Struthers 韧带由肱骨干的髁上突延伸至肱骨内上髁,与其下方的肱骨形成一个微小的腔隙,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并行通过该腔隙。若正中神经在该处受到卡压,则会引起旋前圆肌综合征。

旋前圆肌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前臂掌侧疼痛,有时可以从上臂远端穿肘部延伸到前臂近端,患者做反复旋前和(或)抓握的动作时可能加重。旋前圆肌综合征通常会引起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和大鱼际区麻木以及握力减轻的症状,而腕管综合征通常不引起后两种症状。旋前圆肌综合征通常不引起夜间症状。

与健侧相比,患侧旋前圆肌更加坚硬,并且表现为旋前圆肌刺激试验阳性。与髁上突相关的旋前圆肌综合征可以通过仔细触诊髁上突确定。肘部正位、侧位和斜位 X 线片可以确定髁上突位置。

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

骨间前神经通过旋前圆肌深头时易被深头肌腱压迫,形成骨间 前 神 经 卡 压 综 合 征(又 名 Kiloh‐Nevin 综 合 征)。

主要表现为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的肌力减退,偶会出现中指指深屈肌瘫痪。患者拇指和食指屈曲功能受损,不能完成夹捏动作或是做出“OK”手势。

MRI 是 Kiloh‐Nevin 综合征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

腱膜综合征

肱二头肌腱膜覆盖肱动脉、正中神经、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此处正中神经被肱二头肌腱膜压迫形成腱膜综合征(Lacertus 综合征)。

此综合征是一种骨间膜室综合征,可以因前臂过劳诱发,也可以发生于腕管松解术后,因肌肉水肿导致,表现为持续性的前臂疼痛,伴随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的肌力减退。需通过 MRI 与腕管综合征鉴别。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