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低频(1 Hz)刺激 SMA 区改善 PD 患者姿势和步态障碍障碍(C 级推荐),与是否使用抗 PD 药物无关。
3.rTMS 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短期有效,高频刺激 M1 区或 SMA 区可能有效,但长期疗效、刺激靶点与参数有待进一步研究。
4.rTMS 可有效改善 PD 患者抑郁症状,可选择高频刺激(5 Hz)左侧 DLPFC 区改善PD 抑郁症状,高频(5 Hz)刺激双侧运动 M1 区可能有助于改善 PD 抑郁 ,确切疗效需要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5.rTMS 可能改善 PD 焦虑症状,可选择高频刺激(5 Hz/10 Hz)双侧 DLPFC 区改善 PD 焦虑症状,但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明确。
6.rTMS 改善 PD 整体认知功能障碍尚不明确,治疗靶点、参数尚不一致,有待进一步
临床研究。
7.高频(25 Hz)rTMS 刺激右侧 DLPFC 区可能有助于改善 PD 患者执行功能。
8.高频(25 Hz)rTMS 刺激额下回可能有助于改善 PD 患者额叶认知功能。
9.高频(5 Hz)rTMS 刺激右顶叶皮层可能有助于提高 PD 患者学习能力。
10.rTMS 间歇性脉冲刺激 DLPFC 区可能有助于 PD 认知功能, 但仍需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
11.高频 rTMS 可改善 PD 患者睡眠质量,刺激靶点可选择 DLPFC 区或顶叶等部位。
12.rTMS 治疗 PD 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日间过度嗜睡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13.rTMS 高频(10 Hz)刺激双侧 DLPFC区可能有助于改善 PD 淡漠症状,但仍需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14.rTMS 是否可改善 PD 自主神经症状尚不明确,需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15.低频 rTMS 刺激 M1 区和 SMA 区可能改善PD 异动症,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16.高频(20 Hz)rTMS 刺激双侧 M1 区可能有助于改善 PD 吞咽功能障碍,但仍需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17.低频 rTMS 刺激 DLPFC 区可能有助于改善PD 伴冲动控制障碍,但需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