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神经共 12 对,均由前根和后根组成。胸神经根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返支和灰白交通支。前支和后支包在硬膜鞘内。前支位于后支腹侧正中,从后观察完全被后支所遮盖。胸神经后支较短,分布于躯干背侧,后支的肌支支配胸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胸棘肌、横突间肌、棘间肌、胸髂肋肌和胸最长肌的运动;皮支传导肩、背、臀部外侧的皮肤感觉。胸神经的前支较长,第 1~11 对胸神经前支,位于各自节段的肋间隙内,称为肋间神经,第 12 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 12 肋下方,称为肋下神经。第 1 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参与组成臂丛神经;第 12 对 胸 神 经 前 支 的 小 部 分 参 与 组 成 腰 丛 神经)。
肋间神经走行于肋间内、外肌之间,沿各肋沟前行,走行在肋间动静脉的下方,于胸腹壁侧面,发出外侧皮支,支配胸腹侧壁皮肤的感觉。第 2~4 肋间神经的前支,发出乳房内侧支分布于乳房;第 4~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还发出乳房外侧支至乳房,支配乳房感觉。上 6 对肋间神经走行至胸骨侧缘浅出;下 5 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斜向前下走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穿过腹直肌鞘,于皮下浅出。这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于胸、腹前壁的皮肤,支配皮肤感觉。此外,肋间神经还发出细支,分布于胸、腹膜壁层。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的肌支,支配肋间内、外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等。
超声引导下注射分类
1.胸部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术:单次或置入连续硬膜外导管行胸部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或者置入神经刺激器,进行脊髓电刺激治疗。
2. 胸椎椎间孔神经阻滞术:胸部脊神经由各相应胸椎椎间孔发出,外口紧邻胸腔壁胸膜,空间狭小,药物在此处注射易进入椎管内硬膜外腔,可影响感觉、运动和交感神经纤维的功能。
3.胸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术:胸神经后支向后穿过由上下横突、内侧的关节突关节及外侧的肋横突上韧带围成的孔隙,分为外侧支和内侧支。
4. 胸交感神经节阻滞术,交感神经节多位于肋椎关节上的肋骨头韧带前缘,适用于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胸壁原发或转移性癌痛、手汗症、雷诺综合征等。
5.肋间神经阻滞术,肋间神经由胸神经前支组成,除 T1神经前支和 T12神经前支分别参与组成臂丛和腰丛外,其余均走行于相应肋间隙,T12神经前支走行于肋下。
超声引导下胸椎脊神经后支阻滞
患者俯卧位,定位好目标棘突,低频探头置于患者靶部位脊柱旁,行横断面的超声扫描,扫及小关节和横突界面,在超声图像上,小关节和横突表现为阶梯状的强烈回声信号。将穿刺针引导至椎体的上关节突和横突间,穿过肋横突韧带进行阻滞,一般可上下轻微移动探头避开骨头和肋间血管等,避免穿破活动的胸膜。一般要同时阻滞上下两-三个节段的脊神经后支。
疗程
2 个选择的节段,每个神经节段注药 5~10 ml,每 7~10 d 注射 1 次,3~5 次一个疗程,如果联合用药中有糖皮质激素,则每年使用不超过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