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臀上皮神经起源于 L1~L3后支的外侧支。这些分支在距髂骨嵴隆起 5~20 mm处穿过胸腰筋膜,通过在胸腰筋膜附着处形成的骨纤维隧道开口(通常距脊柱后正中线外侧约 7 cm处)穿出隧道越过髂骨嵴。经过髂嵴上的骨性纤维管跨越至臀浅筋膜下。可将臀上皮神经分为内侧支、中间支及外侧支。其中内侧支被认为最容易在髂嵴处受到挤压或其他过度的机械应力(比如胸腰筋膜的高张力、摩擦等),导致相应支配区出现腰痛或皮肤感觉异常。
超声引导阻滞
1.入臀点入路
患者俯卧,采用低频凸阵探头,横置于髂后下棘,平行髂嵴,参照临床压痛点,将探头向头侧和外侧移动,直到骶骨的声学图像消失并且出现 L5/S1间隙。继续移动探头,直至 L5棘突和横突进入视野,然后将探头平行往患侧移动,显示 L5横突、髂嵴、竖脊肌和臀大肌的图像。
将超声探头移动到更近端的棘旁肌,查找高回声卵圆形结构,直到识别到位于髂嵴、胸腰筋膜和竖脊肌外侧缘的一个小脂肪垫,位于高回声脂肪组织内的低回声点代表臀上皮神经的内侧支,可看到筋膜及其下方的臀上皮神经呈小卵圆形结构位于髂嵴内侧。该解剖点有时被称为臀上皮神经的“脂肪隧道”。在髂嵴的上级边缘,皮下脂肪和肌肉之间的筋膜内注射药物。
也可将探头向头侧和外侧移动,继续移动探头,扫描并定位背部中线外侧与髂嵴骨面的骨影相交处,旋转探头与髂嵴边缘水平,定位臀大肌的髂骨附着点到臀后线上臀中肌在髂骨附着点并进行斜轴位扫描显示髂骨上缘、皮下脂肪层和臀中肌的图像。查找高回声卵圆形结构,直到位于髂骨上缘、臀中肌间筋膜之间为注射靶点。入髂嵴的上级边缘,可实现药物注射后分离皮下脂肪与肌肉间筋膜,从而阻滞和松解臀上皮神经。
2.胸腰筋膜处入路
超声探头沿髂嵴向头侧和内侧移动,可看到臀上皮神经在胸腰筋膜下和髂嵴上方走行。在 L3~4节段水平的横断面,通过胸腰椎筋 膜 的 后 层 插 入 阻 滞 针 ,靠 近 髂 肋 肌 的 外 侧 边缘。采用平面内进针法,一旦在筋膜下看到针尖,采用水分离技术,在神经周围注射抗炎镇痛液,可看到筋膜被药液顶起。
疗效判断
1. 疼痛评估
(1) 疼 痛 程 度 评 估 ① 数 字 疼 痛 评 分 法( NRS)。 ② 简 明 疼 痛 评 估 量 表(BPI)。③ 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 SF⁃MPQ),包括疼痛评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程度(PPI)及感觉和情感两方面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价。④ 其它量表,如 ID Pain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量表。
(2) 疼痛缓解 50% 以上且疼痛缓解时间不短于所用局麻药作用时间,定义为显著的疼痛缓解。
(3) 镇痛药物使用剂量的变化。
2. 感觉异常评估
感觉异常方面主要表现为麻木程度及范围。麻木程度的评定临床可采用目测比类法评定,亦可用轻触觉检测法,还可以用痛觉检测法进行分级评估。
3. 功能障碍评估
(1)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2) 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3) 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量表。
4. 生活质量评估
(1) 生 活 质 量 简 明 量 表(SF),有 SF⁃12 或者 SF⁃36。
(2) 患者对疼痛的整体变化印象( P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