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CRF非药物干预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4-08-13 08:42 阅读量401

本文由焦睿原创

1.应向正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及其照顾者提供教育和咨询,包括疲乏的评估、影响因素、预防和干预策略(如监测疲劳水平、节力措施、活动和精力管理等

2. 应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来管理 CRF。

3. 在制订运动计划之前筛查运动风险,并在放化疗期间定期评估。对于存在骨转移、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急性感染或术后、继发性远处转移或其他合并症导致的运动限制、安全风险(如跌倒)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并调整运动疗法。

4. 步行、柔韧性或阻力训练不需要额外的运动前测试;进行中等和高等强度有氧训练之前,可遵循 美国运动医学协会ACSM运动测试指南进行测试。

5. 提高运动依从性对于发挥运动干预的最大效益至关重要。

6. 对正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瘤患者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如专业人员提供的指导及咨询、家属及训练伙伴的鼓励、医护人员对锻炼情况的定期反馈等,以提高患者对运动计划的依从性。

7. 可发放与运动疗法相关的纸质材料、使用计步器等以提高患者的运动水平。

8.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和病程、诊疗计划、体能和疲乏程度)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9. 肿瘤患者在积极治疗期间可进行适量运动,各种运动如瑜伽、气功、步行、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等可缓解疲乏,对患者进行有监督的运动干预效果更好。

10. 太极拳对肿瘤患者 CRF 有显著的短期益处,但长期益处尚不清楚。

11. 应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至成人正常水平(≥5 d/周,≥30 min/d 的中等强度运动;≥3 d/周,≥20 min/d 的高强度运动是安全的,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12. 患者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锻炼,尤其是肥胖、低运动量、淋巴水肿、周围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并参考相关运动指南。

13. 可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表达疗法、心理教育疗法或正念减压疗法管理因心理社会因素(如过度担心病情复发)或行为因素(如使用不适当的处理方法)而导致 CRF 的肿瘤患者。

14. 基于网络的心理教育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缓解肿瘤患者的疲乏。

15. 应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提供针对疲乏的认知行为治疗和心理教育干预。

16. 进行放松训练如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 CRF。

17. 音乐干预可作为正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瘤患者缓解疲乏的辅助疗法,可让患者参与现场音乐或听喜欢的音乐。

18. 艺术治疗如通过黏土、拼贴画、素描或绘画进行视觉艺术创作,可用于辅助治疗 CRF。

19. 针灸治疗 CRF 的疗效尚不明确,可能有益,考虑到这种方法的总体安全性,如果对此感兴趣的患者在接受其他形式的治疗后,仍然存在中到重度疲乏的症状,可推荐其进行针灸治疗。

20. 可采用艾灸、耳穴疗法、穴位按压来缓解患者的 CRF。

21. 可采用按摩疗法缓解正接受积极治疗的患者的 CRF。

22. 可向肿瘤患者提供营养咨询,如补充足够的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23. 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改善肿瘤患者 CRF 的最佳饮食模式。因此,除非有禁忌证,否则临床医生应使用与普通人群相似的营养指标进行判断。

24. 对伴有睡眠障碍的 CRF 患者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其中最常用的包括刺激控制(如保持每天相同的早上起床和晚上上床睡觉时间)、睡眠限制(如避免午睡时间过长或过晚,并限制总卧床时间)和睡眠卫生(如中午以后不喝咖啡,建立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

25. 可采用明亮白光疗法作为正接受积极治疗的 CRF 患者的非药物治疗策略,最常见的是在清晨进行30~90 min 的 10 000lx 的明亮白光疗法,在白天睡觉的患者需要调整时间。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