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正中神经扫查:探头垂直于上肢长轴,先从前臂肘窝屈侧偏内侧略上方、前臂前区腕
部上方 5 cm 处及腕部正中处进行横切面的扫查,然后上、下进行追踪扫查至腋窝和腕部。
3.尺神经扫查:上肢平直放略外展,探头垂直于上肢长轴,于肘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尺神经沟内的肘后部尺神经开始向下至腕部、向上至腋部横切面追踪扫查,尺神经在前臂位
于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之间,在前臂下端与尺动脉伴行可作为超声定位标志。
1.桡神经扫查:上肢平直略向内侧旋,探头垂直于肱骨,从上臂后方桡神经沿桡神经沟走行中距体表最近处及肱骨外上髁略上方外侧进行横切面扫 查。
5.找到腘动脉,腘动脉浅侧为胫神经,然后沿胫神经向上追踪探查,在腘窝上角处胫神经与腓总神经汇合为坐骨神经。腓总神经横切在腓骨头内上方寻找呈细网状的腓总神经,向上追踪探查可见其汇入坐骨神经主干,向下追踪探查可见其绕腓骨颈向前下走行,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
6.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明显水肿、增粗,呈低回声,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纵切面神经束状回声消失模糊。节前损伤时臂丛神经根发出处变细,连续性中断或消失,椎间孔外远端神经增粗或椎管旁伴有脑脊液囊性聚集。
7.外周神经损伤:神经连续性中断或部分中断,呈现创伤神经明显增粗,内回声减低,神经损伤的两端部分形成神经瘤;卡压时远端神经水肿增粗、神经束状回声消失,呈低回声,边界模糊,走行正常,部分形成神经瘤。
8.神经源性肿瘤:椭圆形或梭形实性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晰,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肿瘤内部有少许彩色血流信号。并与肿物两端神经 相连续。
9.创伤性神经瘤:完全离断时神经外膜的条状强回声及神经束线性强回声连续性完全中断、损伤 区为紊乱的无回声或低回声结构,神经近端直径增 粗、分布欠均匀,正常神经的线性回声消失;残端 神经瘤时神经的末端局部膨出,呈梭状低回声与周 围组织粘连;不完全创伤性神经瘤时神经外膜的条状强回声及神经束线性回声连续或部分中断,内部点、线性回声不清,伴有不规则低回声,损伤的近端部分膨出,呈梭状低回声,不均匀,与周围软组织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