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技术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4-07-30 15:42 阅读量102

本文由焦睿原创

适应证:因组织粘连、挛缩或疤痕导致软组织失去延展性、关节活动度受限、功能障碍;肌张力增高、组织短缩; 预防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禁忌证:新发骨折或骨折未完全愈合,急性炎症或感染(红肿),关节活动或肌肉延展时有剧痛、血肿,继发性的关节过伸/ 过屈等。

操作方法与步骤

(1)徒手/被动/助力牵伸:利用徒手或机械器具牵伸短缩的肌肉-肌腱特别是结缔组织。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1)选择患者合适的体位;2)治疗师体位选择;3)操作者手的固定与摆放;4)牵伸的方向。

(2)自我牵伸:由患者自己完成的所有牵伸动作。可分为静态牵伸和动态牵伸。

(3)神经促通与抑制技术。

(4)肌肉能量技术:让患者对抗治疗师给予的有准确收缩方向和强度的力,进行最大肌肉收缩以牵伸肌肉和筋膜的技术。

(5)关节松动或整复技术。

注意事项 

(1)低强度、长时间牵伸能够提高组织耐受性,利于维持在拉伸后的位置,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2)高强度、长间隔的牵伸利于组织修复和肌肉酸痛的消除。

(3)徒手和自我的静态牵伸可选择 15 至 30 秒,重复 8 次,每天 2 组。

(4)避免使用弹跳式牵伸,以免引致张力反弹性增高或拉伤组织。

(5)利用器械的机械式牵伸,每次可维持 20-30 分钟。

(6)注意患者的适宜与舒适体位、治疗师的体位及操作手的摆放位置。

(7)注意脊柱的稳定性,有明显疼痛者需排除椎体及附属结构的严重疾患。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