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治疗模式、参数及注意事项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4-07-30 15:41 阅读量371

本文由焦睿原创

(一)射频治疗模式

1.标准射频模式:通过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导致蛋白变性、神经纤 维破坏,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

2.脉冲射频模式:是一种不连续 的脉冲式的电流在神经组织周围形成的高电压、低温度的射频模式。在神经组织附近通过电压快速波动引 起的场效应而起到镇痛效果。同时电极尖端温度 保持在42℃,不会破坏运动神经功能。

3. 双极射频模式:由两根电极针形成射频回 路,可产生更加广泛的射频治疗范围分为:双极标准射频和双极脉冲射频。

(二)射频治疗参数

1.标准射频模式:治疗区域温度超过 60 ℃可破坏传导痛温觉的神经纤 维,高于 85 ℃则无选择地破坏所有神经纤维。

2.脉冲射频模式:电极尖端温度42 ℃、脉 冲频率2 Hz、脉冲宽度20 ms、输出电压50~90 V、 治疗时间900 s。

3.双极标准射频模式:可根据射频针裸露端长度、两针之间的位置关系、治疗部位及目的来确定针尖距离,两针尖距离通常 为4~10 mm。为增加热治疗效应,采用90 ℃热凝

120~150 s可产生范围更大的带状毁损区域。

三、射频治疗技术应用的原则

1.诊断明确,疼痛位于相应神经支配区域。

2.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或工作。

3.疼痛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

4.诊断性神经阻滞有效且疼痛局限。

5.治疗前根据病情准确预判毁损的温度和范围,治疗中加以选择和控制。

6.应在电刺激和电阻监测下准确定位神经。

7.疼痛复发时可重复射频治疗。

8. 射频治疗时,应严格控制以下参数:1)温 度:脉冲射频温度为 42 ℃,标准射频选择 85 ℃左 右 。(2)射频治疗时间:标准射频一般每个周期 60~90 s,实施2~3个周期;脉冲射频持续6 min效 果更佳 。(3)射频电极大小及形状:作用范围的 大小取决于电极裸露端的厚度和长度。(4)组织 特性:可根据组织电阻大小判定电极所在位置。 (5)测试:在治疗前须进行感觉及运动测试,判断射频针与神经的相对位置。

9.对于疼痛脉冲射频治疗应该尽早开始,而进 行标准射频治疗的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

10.采用标准射频治疗时,局部应注射局麻药以减轻热凝时产生的疼痛。

11.标准射频治疗慎用于含运动成分的神经, 避免影响运动功能。

12..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射频治疗可能会发生心 跳骤停,需慎重。

13.安装脊髓电刺激器的患者,在颈部射频治 疗时应预防电流沿着脊神经刺激器的方向通过而 牵连脊椎神经索。

14.射频治疗前应保证凝血功能正常,穿刺部 位及全身无感染,无精神障碍等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