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表现:
1.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
2.患侧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
3.患侧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4.鼓气、吹口哨漏气。
5.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患侧齿龈。
6.可有味觉消失。
7.可有听觉过敏。
8.可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疱疹。
辅助检查:
1.肌电图:起病后7天内)完全面瘫者受累侧诱发的肌电动作电位M波波幅为正常侧的30%以上者,则在2个月内有可能完全恢复;如病后10天中出现失神经电位,则恢复缓慢。
2.MRI或CT:排除颅内病变。
治疗:
1.皮质类固醇:泼尼松。
2.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
3.阿西洛韦。
4.理疗 超短波透热疗法、超声波、超级光、磁疗、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敷等。
5.护眼 戴眼罩,或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等预防感染,保护角膜。
6.恢复期可行面神经运动训练、感觉训练、针刺等。
预后:
1.不完全性面瘫患者1~2个月内可能恢复或痊愈;
2.完全性面瘫患者一般需2~8个月甚至1年时间恢复,且常遗留后遗症;
3.1周内味觉恢复提示预后良好;
4.年轻患者预后好,老年患者伴乳突疼痛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预后较差。
5.避免受凉,避免熬夜有助于预防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