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须知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4-07-28 19:48 阅读量184

本文由焦睿原创

  1. 非同日 2 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 / 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2. 血尿酸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

  3. 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规律运动、限制酒精及高嘌呤、高果糖饮食的摄入、鼓励奶制品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及适量饮水、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如豆腐)的摄入。

  4. 需要终生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 240 ~ 420 μmol / L,并为此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尿酸药物。

  5.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血尿酸水平≥540 μmol / L 或血尿酸水平≥480 μmol / L 且有下列合并症之一: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CKD2 期) ;无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 μmol / L,伴合并症时ꎬ建议控制在<360 μmol / L。

  6. 痛风患者建议血尿酸≥ 480 μmol / L时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血尿酸≥420 μmol / L且合并下列任何情况之一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发作次数≥2 次/ 年、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发病年龄<40 岁。建议痛风急性发作完全缓解后 2 ~ 4 周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正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不建议停用降尿酸药物。建议痛风患者控制血尿酸<360 μmol / L,合并上述情况之一时ꎬ控制血尿酸水平< 300 μmol / L( 2B),不建议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 180 μmol /。

  7. 推荐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为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推荐别嘌醇或苯溴马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对于 HLA-B∗5801 阳性患者,不推荐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尤其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中应谨慎使用。苯溴马隆对于尿酸合成增多或有肾结石高危风险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服用苯溴马隆时应注意大量饮水及碱化尿液,建议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肝功能。

  8. 晨尿pH 值<6.0 时建议服用枸橼酸制剂、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晨尿 pH 值维持在 6.2 ~ 6.9。碳酸氢钠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胀气、胃肠道不适,长期应用需警惕血钠升高及高血压。枸橼酸盐制剂主要用于尿酸性肾结石、胱氨酸结石及低枸橼酸尿患者,禁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酸碱平衡失调、慢性泌尿道尿素分解菌感染及氯化钠绝对禁用患者。

  9. 痛风急性发作期 推荐尽早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对上述药物不耐受、疗效不佳或存在禁忌的,推荐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痛风急性发作累及多关节、大关节或合并全身症状的患者建议首选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10. 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初期,推荐首选小剂量(0.5 ~ 1 mg / d)秋水仙碱预防痛风发作,至少维持3 ~ 6 个月。对秋水仙碱不耐受的患者推荐使用小剂量 NSAID 作为预防痛风发作的二线药物。对于秋水仙碱和 NSAID 不耐受或存在禁忌的患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0 mg / d)作为预防痛风发作用药。NSAID 和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时需同时口服胃粘膜保护剂。

  11. 难治性痛风是指具备以下三条中至少一条:( 1)单用或联用常规降尿酸药物足量、足疗程,但血尿酸仍≥ 360μmol / L;(2)接受规范化治疗,痛风仍发作≥2 次/ 年;(3)存在多发性和(或) 进展性痛风石 。 治疗方面建议将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制剂用于难治性痛风,疼痛反复发作、常规药物无法控制的难治性痛风患者,可考虑使用白细胞介素 1( IL-1)或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拮抗剂。如痛风石出现局部并发症(感染、破溃、压迫神经等)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12. eGFR<30 ml/min时降尿酸药物优先考虑非布司他。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建议降压药物首选氯沙坦和(或) 钙通道阻滞剂。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时。调脂药物建议首选非诺贝特。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调脂药物建议首选阿托伐他汀钙。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