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疗法

焦睿医生 发布于2024-07-21 09:21 阅读量1176

本文由焦睿原创



适应证:周围神经损伤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症、高血压病、各类关节炎、慢性炎症浸润、静脉炎、瘢痕、粘连、慢性盆腔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禁忌证: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皮肤局部破损、孕妇腰腹骶部、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操作方法: 

(1)治疗前准备:暴露治疗部位。治疗部位皮肤如有破损,用绝缘胶布遮盖。电极放置方法:可以选择使用绒布衬垫金属板电极、橡胶电极等,将主电极(作用极)放在治疗局部,将辅助电极(非作用电极)与主电极对置或者对置于适当的部位;对置法:一个电极置于病灶一侧,另一电极置于对侧。适合局部和较深的疾病。并置法:两个电极均放置在身体同侧。适合面积较大,或周围神经、肌肉的病患。检查电极导线与治疗输出口的极性是否与治疗要求相符。

(2)治疗操作:

1)缓慢旋转电位器,调节电流,使电流表指针平稳上升;

2)电水浴法:根据治疗需要将手、足浸入治疗盆中,保持稳定不动。另一个辅极置于肢体近端或颈背、腰骶部,然后调节电流输出;

3)成人治疗的电流密度为 0.03~0.1mA/cm2,儿童为 0.02~0.08mA/cm2;

4)单个肢体采用 10~15mA 电流,两个肢体采用 15~20mA 电流,四个肢体采用 25~40mA 电流。

(3)治疗结束:治疗结束时缓慢将电位器旋回到零位,取下电极;检查皮肤,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

(1)治疗前:保护正常组织,治疗前除去治疗部位的金属物。检查电极,放置平整,保证安全,避免造成电极下电解产物所致的灼伤。

(2)治疗中:皮肤感觉障碍与血液循环障碍区使用小电流强度。电极下电解产物刺激皮肤,可外用甘油酒精液保护皮肤。阴极下的电灼伤多为碱性灼伤,阳极下多为酸性灼伤。电极在皮肤上敷贴不均匀或电极、导线的裸露直接接触皮肤会引起皮肤烫伤。

(3)治疗后:电极衬垫使用后应按阴、阳极性分别充分清洗、煮沸消毒,以清除残留的寄生离子。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